皮影戏的发源地是陕西。
皮影,也叫“影戏”或“影子戏”,它是用动物的皮或硬纸制作的人形轮廓,在灯火下罩上一块遮光布下表演,是一种在中国广泛流行的傀儡戏。演出中,演员在白幕背后,扮演戏剧角色,演唱陕西特有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并同时敲打、琴弦等乐器,具有浓郁的秦人气息。其中,陕西华县的皮影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一书中指出,陕西是中国影戏的起源地,从秦汉到隋唐,都是它的鼎盛时期。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以华县皮影为代表的东路皮影和以凤翔皮影为代表的西路皮影。与东路的华县皮影相比,凤翔皮影人物逼真传神,造型大方舒展,配以乡土气息十足的秦腔,皮影戏很受西府群众欢迎。
因为皮影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很广,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传承,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的皮影音乐的演唱方式和节奏,都吸取了当地的戏曲、曲艺、民歌小调和音乐体系中的精髓,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丰富多彩。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