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上,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太极拳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太极拳”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炳为学生讲解该遗产项目的相关知识章雨洲摄
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进校园普及和氏太极拳相关知识周双林摄
代表性传承人贾仕文(左二)辅导弟子习练李氏太极拳谢红军摄
代表性传承人翟维传(白发长者)传授武氏太极拳毋苏杰摄
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爱好者早晨在人民公园集体习练太极拳孙海涛摄
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
“送王船”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中国厦门市海沧区钟山社区的送王船仪式欧阳淑顺摄
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送王船仪式活动ChanKowHeng摄
马来西亚民众在街道十字路口处摆艺阵TanEeLong摄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其中,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34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凝聚了中华儿女文化认同,对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民心相知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代表作名录(34项)
年: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昆曲
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年: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端午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花儿、玛纳斯、妈祖信俗、呼麦、南音、热贡艺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藏戏、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西安鼓乐、粤剧
中国篆刻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中国书法
中国剪纸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端午节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格萨(斯)尔
侗族大歌
花儿
玛纳斯
妈祖信俗
呼麦
南音
热贡艺术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藏戏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西安鼓乐
粤剧
年:中医针灸、京剧
中医针灸
京剧
年:中国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
年: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
中国珠算
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雪
年: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
藏医药浴法
年:太极拳、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和相关实践
太极拳
送王船
(二)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7项)
年: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
羌年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黎族纺染织绣技艺
年: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
麦西热甫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中国活字印刷术
年: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伊玛堪
(三)优秀实践名册(1项)
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原标题:《42项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