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为非遗出海扬起风帆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本文转自:半月谈

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迎来新的春天。武术、竹编、榫卯、皮影戏……许多似乎渐已淡出主流生活和公众视野的非遗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重新焕发光彩,不仅“出圈”,更在“出海”,不仅深受国内年轻人的热捧,更在海外收获了众多粉丝。

6月8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的影响力报告。这份以TikTok为主要数据分析源的报告显示,TikTok上非遗相关内容视频播放总量目前逾亿次。作为海外极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之一,TikTok目前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0亿,年轻用户占比高。其海外用户的使用规模大、频次高,是传播中国非遗文化很好的载体。被“圈粉”的海外年轻用户,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信使。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各国文化有所不同,但对美好的追求都是相通的。中国传统非遗,所凝结的智慧、技艺、审美,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文明的精粹,曾因千山万水的阻隔无法交流,也曾因为语言和认知的差异无法触达。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短视频的流行,这些文明交流的壁垒被打破。相比传统的文字、广播、长视频等,短视频在场感、真实感更强,能给予观众更深入的交互体验。

相较于语言的描述、文本的表达,短视频“直给”的方式,更能够为海外网友提供“沉浸式体验”。中国非遗匠人在制作、表演等过程中展现的那份专注和专业,通过短视频的记录和传播,可以更好地呈现在网友眼前,那份技艺和匠心,更富感染力。在不少非遗短视频的转发或留言里,都能够看到类似“中国匠人”、“艺术品”、“匠人精神”等词汇的出现,海外网友常常被中国非遗的精妙绝伦所震撼,也毫不吝啬地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发、点赞。

非遗的传承需要匠人们的坚守,而文化的传播则需要更好的载体。如今,随着国内非遗的保护越来越用心,“守艺”人也越来越尽心,传统文化的活力前所未有地被激发了出来。而短视频等新兴媒介的赋能,不仅让非遗文化走出了巷陌、深山,更是走向了世界。借着短视频的航船,更多的非遗文化漂洋过海、“东风西渐”,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在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上,海外网友既能继续追捧成龙、李小龙的身手,也能在功夫老爹梁长兴的武术表演中领教中国功夫;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春节的喜庆红火,也能感受到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热闹。非遗文化的全面展示,让东方魅力多层次的散发,让海外网友能够更高频次、更多维度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为非遗“出海”扬起风帆。而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在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中,更多地彰显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