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家商量着想成立一个民间皮影协会,郝炳历格外热心,但还是因摆脱不了文化部门的管理,让艺人感到没有自由而搁浅。直到年底,县里主管文化的副县长跟着艺人也去了一次德国,回来后同意成立皮影协会,将大家介绍到了民政局。民政局主管民间社团的副局长热情地接待了郝炳历等人,说:“成立协会的事儿,是民政局管的事,完全可以不受文化部门的限制,但要征得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也就是说,要在有关材料上加盖文化局的公章。”这一说法,显然与郝炳历他们想摆脱文化部门的管理相悖,因此又一次搁浅。再后来,年12月31日,华县皮影协会在县文化馆的组织牵头下成立了,文化馆的部长当了会长和秘书长,郝炳历连个会员也不是。从此郝炳历和文化部门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县里调演也不参加。
原生态的华县皮影戏演出状态。年,华县吕塬村。原生态的华县皮影戏演出状态。年,华县吕塬村。
郝炳历去世后,我对皮影的事也冷了大半截,曾暗下决心不再参与皮影的事,想投入商场挣自己的钱。年4月,中国美术馆朋友刘亚萍和何汉钦采风来到了我家,带来了国务院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准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这使我皮影的热情死灰复燃。
年4月21日,为了摸清华县皮影的现状和掌握皮影艺人的个人资料,我和同道白进明、高振强筹集组织了“华县民间皮影艺人首次联谊活动”,将现有艺人都邀请到了大明镇的吕塬村,给每位艺人拍摄所从事皮影表演项目的工作照和录像资料,召开了座谈会,征集大家对华县皮影的发展思路。有四十多位艺人参加,我们在吕崇德家还为大家准备了酒席。有许多老艺人相互之间好久没见面了,这天大家相聚,让所有人都感到特别的开心。
那时候,艺人们在农村几乎没戏可演了。大部分人都早已告别了这一行当,另谋生路。光艺社的潘京乐和新搭建起来的皮影戏班子,一个月也演不了三四场戏。著名前声吕崇德办起了榨油的生意。刘华隔三岔五给秦腔自乐班拉板胡。姜建合去西安打工。魏金全从皮影演出转向皮影雕刻。刘广民因肝病去世了。紧接着刘正宏和王水龙也因病相继离世。
眼看皮影山穷水尽要走向消亡的时候,国务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在全国开始展开。
在皮影艺人王水龙的葬礼上,皮影戏的基本观众是这些拄着拐杖、剃着光头的老人。年4月,华县三义村
近几年,传统文化吃香了,广州有一家企业听说华县皮影戏在全国影响颇大,便邀请去广州为企业做秀,他们要在白天的大街上让皮影和服装模特同台表演。众所周知,皮影表演是一种光影作用,将古老气的皮影戏台搬到豪华现代的城市大街,不协调也罢,但大白天怎么能让人看见投影在亮子上的“影戏”?可是,主办方不顾艺人们的坚决反对,说什么“看见看不见是观众的事,你们只管演你们的,我们照样给你们付钱”,让艺人感到很无奈。
皮影就是在农村环境中生存的艺术,它一旦离开了应有的环境,就像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一旦摆错了地方就会让它自身很尴尬,也让观众难以接受。
“非遗”保护的普及,无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缺乏理性和经验的保护,有时却往往造成了破坏。商业化的出现和文化产业的垄断经营,虽然给一些艺人创造了生活的出路,但是,也很可能会让华县皮影戏这优秀民间艺术脱离维系它生命的土壤,走向绝路……
本文源于《华县皮影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