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转的砂轮、舞动的剪刀、传神的刺绣针法、特色的中药文化……近日,走进椒江区云健小学的校园,你处处能看到这些非遗文化“瑰宝”的身影。
为丰富“双减”政策后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遗各种技艺,该校邀请数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把特色非遗项目引进课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后社团活动和拓展课活动。
传承非遗文化,畅享别样童年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构成了孩子们的欢乐世界……在四(2)班的教室里,章安剪纸传承人杨计兵正向孩子们介绍剪纸基本纹样。叠纸、剪样,孩子们此刻正边听讲解边动手,小小的剪刀在纸间灵活穿梭,灵巧的小手上下翻飞,不出片刻,雪花、五角星等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这边剪纸活动正忙,孩子们沉浸式地感受着剪纸艺术的魅力;那边,三(4)班孩子们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与互动,了解皮影戏的来源、发展历史、角色设置和表演方式。
随后,“重头戏”来了,孩子们要亲自上阵绘制皮影。从拿笔姿势到上色手法,从粗线条的勾勒再到细节的点缀……老师手把手传授教学要点,鼓励每个孩子创作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再用皮影进行即兴表演。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兴奋,纷纷表示:“还想再来,做更多的皮影图像,看更多的皮影戏表演!”
校园非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学校老师的带队下,不少班级甚至还走出校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位于椒江的“草编艺术非遗展示馆”,三(2)班的孩子们在草编非遗传人陈真的介绍下,了解草编的历史起源、崛起、技法……动手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跟着老师学习草编技艺,不一会儿,小小花篮的雏形就呈现在了眼前。
“传统草编有着悠久的历史,现有多种编织技法,凝聚了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陈真介绍说,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非遗作品展,一场精美的校园“文化盛宴”
以非遗“文化”助推“双减”落地,这是学校开展“传承非遗文化畅享别样童年”系列活动的一道靓丽缩影。活动中,学校各个班级分别选取了一个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以“实践”为内核,引导孩子们在多样实践中体验、传承非遗文化。
“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让孩子接受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对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形成积极作用。”在云健小学副校长包海凤看来,社会发展进步的当下,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不能出现空缺。尤其是新时代青少年们,更不应该忽视文化的根本。
“为此,我们学校在开展非遗项目研讨的基础上,还陆续承办了包括非遗文化创意展、‘非遗我传承’手编报成果展以及非遗板报评比等在内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包海凤说。
走进校园,廊檐下、教室前处处充满了惊喜。剪纸、扎染、贝雕、云肩、团扇,葫芦画,五谷杂粮贴贴画,手工灯笼……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邂逅了一件件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非遗作品,堪称一场文化盛宴。
“此次展出的这多件作品,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创作的,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快乐的六月增加了灵动的校园气息。”包海凤说,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则围绕“非遗我传承”的活动主题,自主设计了以京剧、椒江非遗等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传递中华文明与非遗之美。
开展非遗拓展课程,赋予传统技艺更多时代内涵
通过亲身体验、互动式学习,孩子们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激发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意识到传承和学习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让非遗文化渗透进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学校还依托课后托管,开展了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非遗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在文化浸润中培育桑梓情怀。”包海凤表示,越剧、中药文化、玻雕……丰富的托管课程,摇身一变成了“双减”后的文化“宝藏”,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寻自我,在课程中收获传承的快乐,通过各类非遗研学活动的开展,赋予传统技艺更多的时代内涵,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编辑:杨能勇责任编辑:丁楚兰审核:刘锦萍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