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与“藏品”对话
芝罘区首家民营博物馆获批
博物馆内的藏品多种多样。
博物馆作为精神家园,是向居民群众展示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近日,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下发《关于芝罘区璜山民艺博物馆设立备案的通知》,对芝罘区璜山民艺博物馆予以备案,标志着芝罘区首家区属民营博物馆正式诞生。
传统民艺,传承下去才能有希望
“这是我们馆藏的特色藏品——皮影戏,生产于清代中晚期,它最珍贵的是拥有整套的皮影,还有演出的幕布、锣鼓等物品,完整地展示了当时皮影戏艺人的生活场景。”璜山民艺博物馆馆长李宪文向记者介绍。走进璜山民艺博物馆,浓浓的年代气息迎面而来,从古时农作到市井烟火,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文创产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艺术世界无法自拔。据了解,璜山民艺博物馆设置匠心神韵、轻工百业、器具之韵、市井烟火等8个民俗、民艺主题展厅,现有藏品多件,开放陈列展览藏品多件。
“经过前期多次与芝罘区委宣传部、芝罘区文旅局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去年正式开展筹建工作,这次能够获批备案,我们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支持。传统民艺,只有传承下去才有希望。”璜山书院院长邢纪波表示。璜山民艺博物馆总场馆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展陈区约平方米,场馆分上下四层,可一次性容纳50人以上进行参观、活动。漫步在璜山民艺博物馆,一幅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自明清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间艺术品焕发着勃勃生机。
胶东花饽饽、葫芦烙画、瓦当传拓、青少年皮影戏表演、传统套色木版年画体验……一系列民间艺术体验活动,让博物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近距离的体验也让市民纷纷点赞。
多措并举,增强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
“为充实全区民营博物馆数量,全力做好我区首家区属民营博物馆设立申请上报工作,区文旅局多次现场指导筹集工作,在对博物馆的陈列方案撰写、图录制作方面提供可行性的指导,同时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以高标准高要求达到博物馆备案条件。”芝罘区文旅局工作人员修艺轩说。
璜山民艺博物馆的成功获批,只是芝罘区文旅局开展日常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芝罘区文旅局积极健全文物博物馆服务体系,大力挖掘全区文物保护单位、民营博物馆等文博场所,推动全区文物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依据《博物馆条例》相关要求,大力组织人员助力民营博物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积极完善文物登记制度,加强博物馆开办藏品备案、新入藏藏品备案工作。同时,优化社会文物管理服务,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提高博物馆队伍整体素质能力。通过日常巡查、备案管理等方式,加强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博物馆考评监督机制,切实提升民营博物馆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芝罘区文旅局将对新备案的民营博物馆进行重点培育,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组织业内专家给予指导,同时完善民营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类传统民间艺术活动,让民间艺术贴近生活、服务大众、更接地气。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