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都江堰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内涵,推进研学旅行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共生共融,都江堰市文体旅局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开展了基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研学旅游课程开发与实践。
年5月17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都江堰水利工程研学之旅”开营。5天内,他们需要完成74个学时的课程。课程主要包括五个学习模块:“研究准备、实地考察、探索与发现、研究与表达、生涯探索”。
都江堰景区,同学们在“宝瓶口”边、玉垒山畔,清幽的丛林下奔涌着澎湃的岷江水,一个形似瓶口的水道将生命之源持续不断的送入天府平原。
第二天,前往青城山脚下的古城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芒城遗址,跟随都江堰市文体旅局历史考古学专家傅浩老师开启本次研学旅课程实地考察的第二个板块。
在皮影艺术博物馆展开参观学习。同学们走进皮影展厅,了解皮影的历史和文化,并且亲身体验了皮影戏,在音乐声和欢笑声中充分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在都江堰市图书馆,翻开研学旅的第三篇章——研究与表达。
都江堰市文体旅局覃琴老师从都江堰市图书馆的由来,讲到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特点,并且着重介绍了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使用方式。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查询资料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们跃跃欲试,紧跟着覃老师来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室”和“古藏室”,近距离地接触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的藏书,亲身实践文献检索的方法,体验与前人思维碰撞的乐趣。
在分享交流活动中自然地理、生态经济、工程物理、历史人文、宗教哲学等方向的众多课题陆续产生,在不断的讨论和修正后,渐渐拨开了迷雾,最终确定出:“都江堰选址的科学性”、“道教:顺应自然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关系”、“中西方审美的差异——由都江堰石像与同时期西方雕塑引发的思考”、“基于数学建模思想初步探究都江堰泥沙沉降的影响因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与人文元素”、“古蜀文明的城址变迁的原因”、“都江堰——成都平原经济的助推手”、“都江堰建造的传承与创新”、“都江堰修建前后川西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芒城遗址的构造与功效”共10个课题,并初步制定了研究计划。研学旅行的每一天,都行有所感,学有所获。
接下来,孩子们将继续深入都江堰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和课题研究。返校后,同学们还将与美国同学组队,合作推进课题研究,最终形成研学报告。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态学、历史学、考古学、管理学、语言文学、社会学、哲学和宗教学等科学与人文知识,也蕴含了人类文明中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智慧,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宝库。文体旅局将全力支持研学旅游在都江堰的开展,期待更多的精彩!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成实外西区)
主管: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办: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宣传营销科
主编:曾岷
责任编辑:刘建华
值班编辑:杨璨
编辑:刘莎、李思易、张铴月、张立新
作者/来源:都江堰文体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