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艺丨泰山皮影光影中的文化传承

一块表演幕布后摆放着不同形象的皮影,灯光映射下,五彩斑斓的皮影投在表演幕布上。光影流转之间,配合着“十不闲”的演出绝技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唱腔,一场泰山皮影的表演就此拉开帷幕。以精细华美的皮影类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为代表作,今年,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入选“山东手造·优选”单位。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泰安市皮影艺术研究院院长范正安来说,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一份热爱,更是一份责任。“手造产品能够显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作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我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它。”范正安表示。泰山皮影历史悠久被誉为“泰山文化活化石”夜幕降临,街坊邻里围坐在一起,老人们饭后茶余谈论着“泰山挑影子”,这在儿时范正安的心目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我最开始接触皮影是听老人们聊起来的,大家都夸‘挑影子’表演得好。”范正安回忆,那时老人们口中的“挑影子”就是现在的皮影戏。皮影戏热闹开场,台上皮影灵动翻飞,台下的范正安聚精会神,被故事内容和唱腔深深吸引,“看了就想学。”范正安说。拜师前的主动学习、拜师后的努力,让范正安成为街坊邻里乃至观众们赞不绝口的皮影表演者。广泛吸收西河大鼓、山东四板书等表演技艺,范正安独创出一种能够同时操纵、演唱和伴奏的皮影戏表演技艺“十不闲”,成为当今中国皮影戏的一绝。“脚上踩着锤,手里拿着人,嘴里唱着词儿,这就是一个人的皮影戏。”范正安说,泰山皮影戏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属于典型的口传民间艺术,演出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员靠记忆表演、发挥。

传统精美、极富年代感的艺术造型,精湛复杂的雕刻技艺,“十不闲”的演出绝技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音乐唱腔,让泰山皮影在众多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泰山文化活化石”“中华绝技”等美誉。

皮影坚持手工雕刻着色采用工笔重彩法一张驴皮拿在手中,经过设计、落样、剪切、雕刻等多道工序,就变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皮影。“制作一个皮影,第一步是设计初稿,要构思好去做一个什么形象的皮影人物。接着就是放大尺寸,修改细节定稿,经过落样、剪切、雕刻、着色后定型,再进行防腐处理,用针线连接起来,最后钉杆和调试。”范正安说,泰山皮影演出所用的道具皮影人均为手工制作,这是泰山皮影的一大特色。“用具必不嫌繁,工序必不能省”,平面雕镂的手法精雕细刻,让泰山皮影富有了强烈的立体感,坚持手工雕刻的同时,精工细作也使得泰山皮影在透光度和保存方面有着质的飞跃。据了解,泰山皮影在着色时,采用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法,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用传统红绿作强烈对比,自然调和,精致高雅。“许多作品是我在不同时段,融合传统元素制作出来的。”范正安说。造型夸张大胆,精细华美,这是演出道具皮影人和泰山皮影工艺品、文艺产品给人的直观感受。部分作品中,皮影人的服饰图和花纹,在大轮廓中以梅、兰、竹、菊装饰,配以云纹、海水江崖、雪花、鱼鳞、松针等图案,充分彰显我国古代人民的审美志趣。帝王的皇冠龙服,妃子的凤冠霞帔,大家闺秀的雍华娇贵,小家碧玉的弓鞋翠簪,平民百姓的布衣麻衫,一个个手工制作的皮影,无一不透露着浓厚的文化特色。利用皮影元素制作美观且有教育意义的产品在泰山皮影的传习馆内,一进馆便可注意到不同类型的泰山皮影工艺品。其中既有石敢当系列产品,也有十二生肖和福寿系列的产品,每一件作品折射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拓展相关业务,我们利用泰山皮影元素,做出了一些美观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皮影产品,丰富人们的审美和生活。”范正安说,泰山皮影工艺品和文创产品的原型大多为他本人设计,有传统的古代人物,也有现代人物,还有来源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种类十分丰富。范正安从未停止过学习,他表示:“泰山皮影是一项古老的艺术方式,近些年我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希望我们制作出的皮影产品,能让大家感受到其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意义,引导年轻人从中受些启发。”在收藏市场上,泰山皮影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中外藏家的青睐,多次被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如今,以泰山皮影剧场为核心,泰山皮影开办了皮影宴餐馆、皮影主题酒店,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另外,他们还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余家泰山皮影传习体验馆,让泰安以外的观众也可以感受泰山皮影戏的魅力。

“‘与党同心、与民同步,多多教徒弟、传承手工艺,文化要自信、拼搏加努力’,这是我时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范正安说,他始终坚信,对于泰山皮影,自己除了热爱之外,还有一份责任所在,那就是让泰山皮影传承下去,启发激励更多人热爱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