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隐约记得,大概是上小学时,村里来了一个河南的说书的,满脸胡茬,皮肤黝黑,一张嘴露出一口白牙,甚是恐怖。而且在村里的一个礼拜,他还专讲鬼怪故事,吓得听完书之后,我们一群小伙伴都不敢回家,还得各家的大人领回去,一路上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钟馗”。说起“钟馗”这位爷,可能大部分人都有儿时的记忆,在民间他就是专门对付一切魑魅魍魉鬼魅妖狐的,所以有关他的记载,我格外的感兴趣。首先,关于钟馗的来历,许多记载都各有表述,一说是,钟馗乃终南山人也,后人有好事者进行考证,也说法不一。但有关钟馗的传说,在唐以前就已经有了,《北史》载北朝有人名钟葵,字辟邪,便是当时已有钟馗传说之证据。只是到了唐朝时,有关钟馗的传说愈发生动传神起来。其中《事物纪原》记载:唐开元年间,唐明皇从骊山校场回到长安,突然之间身染恶疾,方士巫师们绞尽脑汁,忙活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好转。一天深夜,唐明皇梦见一小鬼,身穿红衣,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着长靴,腰间还挂着一靴,这个牛鼻子小鬼竟然当着唐明皇的面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他的玉笛,这真是岂有此理,唐明皇大怒,怒斥了小鬼,小鬼自称“虚耗“。俩人对视之际,只见一黑影”顶破帽、衣蓝袍、束角带”,直接就去捉拿小鬼,还用手指抠了小鬼的眼睛,大口吃下。唐明皇问他是谁,他说自己乃终南进士钟馗也。有一年考中进士,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只能从事捉鬼的事了。唐明皇一觉醒来,病一下好了,于是召大画家吴道子进宫,吴道子按照唐明皇的描述,画出钟馗画像,唐明皇大赞吴道子所画和他梦中的几乎一模一样。按照此记载,钟馗确是唐初长安终南人,生的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高中进士,但因为相貌丑陋,未被录取,于是含恨而死,可见以貌取人的时代并不独属于我们现在一些领域。但清朝人所作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钟馗的故事被往后挪了,话说唐德宗时期,钟馗生于终南山秦岭之中,也是进京赶考,被韩愈点为头名状元,但唐德宗以貌取人,一看钟馗的长相,立马把钟馗赶出龙廷,钟馗被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当场自刎而死。德宗一看,很后悔,便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无论是唐明皇时的钟馗,还是唐德宗时期的,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有一个基本事实是,钟馗的长相确实不怎么样,要不然不会生前无法中举,死后还要领一个捉鬼的差事。这在民间的画像里也很容易看出来。有关钟馗还有一个传说,《斩鬼传》里记载:钟馗被封为驱魔大神后,率三百阴兵过了枉死城,在奈何桥上遇见了一个小鬼拦路,小鬼自称自己原本是田间鼹鼠,偷喝了奈何水后,生出两只翅膀,化作蝙蝠,凡是有鬼的地方,没有人不知道他,所以在今天一些有关钟馗的画里,大多会有一只蝙蝠。“蝠”者“福”也,可见无论是何种传说,都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而且随着钟馗捉鬼职能的确立和演进,民间关于钟馗的文化延伸更是丰富,传承了多年的灵璧钟馗文化,就是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的一脉。旧《灵璧县志》载:居民“岁岁逃亡,十不存五”。在漫长的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因为与灾荒年众多民众长期逃荒流离有关,民间多出艺人,如杂技、木偶戏、皮影戏等等,以为生计。其中,在民间影响力最为广泛、最具民俗文化价值的当属钟馗文化。我们就是靠了这些能给我们摆平一切鬼魅之事的神仙来安慰我们在尘世里劳碌奔忙的。当然了,我有时候也会想,自己内心最恐惧的时刻,都是希望有什么超自然的能力来拯救自己,所以祈求有神明护佑,可能就是我们内心最朴素的愿望。于是沿着这个朴素的愿望出发,我们不但创造出了钟馗捉鬼的故事,还创作了钟馗嫁妹的神话,据听老人们讲,钟馗当年因为高中状元,被皇帝免去之后,一气之下,撞阶而死,而与其一同应试的同乡好友杜平把他好生安葬,钟馗为了报答杜平的情义,在除夕之夜,率众鬼卒回到家中,将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杜平。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后来关于钟馗的一切延伸文化和传说,都显得有道理了。并且我们可爱的人民,确实爱听这方面的传说,于是在民间艺人那里,在历朝历代的文人手里,钟馗一次次被加工成各种版本的小说,演义。虽然出处不详,但老百姓们喜闻乐见,所以反而变成了一种显性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