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当年的摆渡、船工号子,黄河的变迁给滨州留下了很多历史足迹、文化沉淀和生活记忆,这些都是我们西纸坊黄河古村景区坚实的发展基石。”滨州黄河风情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士民说:“景区以黄河滩区的田园、湿地、林地等自然风光为基础,挖掘高台古村、黄河渡口、黄河渔业、黄河堤坝、柴烧古窑、乡村磨坊、香油作坊等各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融合现代康养、休闲元素,逐步打造出了以高台古村景观为核心、以沿黄地域风情为内涵的景区特色。”
新老方台实现安居留住乡愁
关于西纸坊村的得名,村头碑刻援引《山东省滨县地名志》记载:“洪武二年,张文进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下转枣强又迁此,以姓立村。村西南多桑树,民以桑皮造纸,称纸坊。”
据村里老人讲,因为村子靠着黄河,以前许多人家有渡船,慢慢地这里就成了黄河上的一个渡口。渡口弯弯,像蝎子翘起尾巴,因此,该村过去也叫“蝎子弯”。
村名的更迭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村里家家户户垒起的方台也见证了滩区的岁月变迁。
村里有老人这样说:“黄河汛,汛连汛。”
黄河每年有四个汛期,桃花盛开的季节有桃汛,七月八月份有伏汛,九月十月份有秋汛,冬季有凌汛。七月到十月,伏汛、秋汛相连,合称“伏秋大汛”。
汛期频频,防洪也就成为了滩区群众生命攸关的大事。因此,群众的家都建在几米高的土台之上,这也成了滩区村庄独有的特色。
在过去,这种特色意味着生活多了一份苦涩。
不仅建房工程量大,就连进进出出、搬搬运运都要多花费一份力气。以前没有什么村庄建设规划,村民各建各的房,“房在‘山丘’上,路在‘山谷’中”,每逢下大雨,路就成了河,雨后道路泥泞难行。此外,滩区的村庄都建设在黄河两道堤坝之间,有这两道堤坝阻隔,滩区排水不畅。每逢雨季,田地抗涝能力差,道路容易被淹没,严重影响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现如今,这种特色成为了一种风景。
年黄河发洪水,淹到了村口。西纸坊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新筑方台,村民逐步实现“安居梦”,90%的村民到新方台居住,只剩下一些老人住在老方台。此后,每家每户的老方台成为历史印迹,时光好似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家里有自行车的就是好人家,出行靠步行,点的是煤油灯,有事联络靠敲钟,用土坯建造房子和院墙,两扇木栅栏用石柱一固定就是大门。
村子的变化来得有些突然。年,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在滨州召开,由于大会闭幕式在西纸坊村举行,平静的村子成为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