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通讯员乐钢胡蕴芬
近两年来,随着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成了热词,也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在这场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如何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突显研与学,武汉市江岸区一些学校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学期木工课下来能做出一个大件儿,在时光中感受建筑的古老与新生,走进非遗文化的台前幕后,“孩子剧团”重返延安寻根……这些学校将研学旅行课程主题化,不仅让学生对该领域认识更深,也提升了核心素养。
感受动手乐趣
小学生能自己做出把椅子
“我在暑假期间自己亲手做了把椅子,还上了漆,现在就在家里用着。”9月29日,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六(6)班学生曹天屹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他利用装修后的废木头,靠在后湖的5号车间学到的木工知识自己做的。
除了家里的木工作品,曹天屹更得意的是几个月前,和木艺坊的饶智宁、钱韦宁等同学一起做出的斗拱。那可是个大件儿,约30厘米长、15厘米宽、20厘米高,借助了古代的榫卯结构,最神奇的是没用一颗钉子。“这门课非常实用,比我喜欢的拼装积木更有意思,我还认识了鲁班,做出了鲁班锁。”
曹天屹感受到的学习乐趣,只是育才行知小学素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的一个缩影。在校长彭春艳看来,研学旅行是实践性活动,学生们在出去前先研究了解相关文化,然后在社会课堂中学以致用,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拓展了视野。
“我们通过资源共享与区域合作,打造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每一条线路都有一个主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彭春艳介绍,学校积极利用周边5号车间、卓尔美术馆等设计了“艺术之旅”线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怀;利用华农科普园、武汉各大公园设计“生态之旅”线路,培养学生的生态实践意识;利用乡村和农业资源设计“乡村之旅”线路,培养学生的爱心品质,传递公益正能量等等。“这些课程都很接地气,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拓展研学深度
一条主线串起古老与现代
9月28日,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小学的50名五年级小学生,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开展研学旅行,“设计”心目中的军运会体育馆。
小学生“设计师”设计师大胆勾画着:有以中国龙为建筑外景造型的体育馆,龙头龙尾各是不同的场馆;有以和平鸽为整体造型的体育馆,橄榄枝上每片叶子都是一个场馆;还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体育中心,翅膀上的楼房每一层都可以做看台……。“有些场馆突出了环保理念,设计了污水处理设备。有些画接近粗略的设计图,外观上很有想法。”设计师盛焱连连为孩子们点赞。
“现在全城迎军运,中信设计的东西湖体育中心,就是军运会场馆之一。我们提前一天安排学生做了解,带着问题和想法来学习,收获满满。”沈阳路小学副校长刘华介绍,尽管学校的研学旅行有红色、生态等多条线路,建筑却一直是五年级学生的主线。这一年来,该校五年级学生围绕建筑开展了多次研学旅行。比如走进昙华林,在纸上描绘古老的翟雅阁,并尝试用瓦楞纸制作;走进解放公园,观摩中华名塔园的各种塔,现场作画并开展竞猜等。
“我们专门邀请建筑专家精心设计了课程,带学生们听古老的建筑讲光阴的故事,看现代建筑元素探时尚文脉,在古今穿梭中拓展研学的深度。”刘华说。
在体验中传承
摸了才知道木偶为啥能动
“我们观赏了台前,还探访了幕后,也第一次知道了怎么通过提线让木偶动起来。”10月8日,说起5月底在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中南剧场的研学之旅,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五(5)班学生王睦涵兴奋地比划着。
作为武汉市第一批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学校,育才怡康小学主打非遗文化牌,该校也是“江汉皮影戏传习所”“木偶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校长吴亚玲介绍,学校以感受体验、学习传承非遗文化为研学旅行主题,系统规划出集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一体的研学路线。“学生们自制皮影和木偶,走出去从听大师讲皮影的故事,自己排演剧目,传承就在潜移默化中。”
江岸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该区正在进行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区域性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研究》,是武汉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依托江岸特色资源,陆续推出了红色教育、古色文化、蓝色水路、绿色生态、金色科技等“五色”研学项目课程资源包等,课程体系独具区域特点,同时与江岸的红色基地全域旅游相结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事实上,依托江岸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全区各中小学纷纷开发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走出去成为常态。6月29日,长春街小学76名师生前往延安,寻根享誉武汉的“孩子剧团”,与窑洞教室的孩子们同上艺术课,在黄土高坡上同升国旗,已成为红色研学的经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