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益善揭秘大日白佬,成为联合国表

近日,作家刘益善(原《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有一篇文章很拉风,这篇文章题目是《我怀念一个人》。年11月16日,有朋友又发来信息,称:“《我怀念一个人》这篇文章不错,建议转发!”

于是,我细品了这篇文章,果真有趣,这篇文章揭秘了一个捡瓦屋的老瓦匠,如何一步登天,成为文化名人,成为中国民间故事家,继而成为联合国表彰的民间艺术家的一段故事:

长乐坪风光

刘益善文中说:那是年冬天,湖北五峰文化馆瓦屋有几处漏雨,便请瓦匠捡瓦。捡瓦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头,衣着老旧,动作滞缓。寒风刺骨,在呼啸的北风中,老汉冻得不住地朝手板心哈气。

这天晚上,文化馆年轻干部王作栋,发了善心,邀请老瓦匠到自己的寝室里喝茶烤火。寒喧之中,得知老头就是人们称为“大日白佬”的刘德培。那年刘德培六十五岁。

王作栋(左)采录刘德培故事

直是瞌睡遇到枕头。王作栋正在搜集民间文学的材料,为了引出刘德培的民歌和故事,王作栋先唱了几首五峰民歌。刘德培一听,兴趣来了,打开了喉咙,民歌一溜一串,滔滔不绝。

王作栋越听越喜,不断地给刘德培点烟递茶,间或插谈一些风俗典故。刘德培的兴趣越来越高,风俗传说、民间故事与笑话、地方人物史事,像不竭的源泉,汩汩往外冒。第一天夜里,刘德培与王作栋一直讲到凌晨两点钟才睡觉。

刘德培故事集《新笑府》

第二天,王作栋备了酒菜,请刘德培继续讲故事。刘德培为文化馆捡瓦补漏十八天,在王作栋寝室里聊了十七个夜晚,两人结成忘年之交。

据刘益善回忆,王作栋从认识刘德培至刘德培病故,他与刘德培交往二十四年。其间,王作栋采录了刘德培讲述、唱述的故事、歌谣、俗谚、地方人物掌故、红白事习俗与节礼等五百余万字的一手资料。整理的48万字《新笑府——民间故事家刘德培讲述故事集》,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科学整理的范本、社会共享的文化财富,至今已刊行了六种版式。

刘德培看《新笑府》

刘德培曾说:“我是一窝洋芋,要不是王同志挖出来,我早就烂在坡里哒。”刘德培一肚子的故事和民歌,就这样被王作栋挖出来了。

原来,刘德培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杜家坳村人。刘德培上了两年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刘德培讲故事

之后四处闯荡,放排、煮酒、制豆筋、背皮影戏箱、代人跑邮差、合股经商,做过瓦匠、饼匠、中医……只要能赏口饭吃得活就干。抗战爆发,刘德培被拉进背夫队伍,军队的一些物资和商家的物资,要从湖南澧县、石门,经鹤峰、五峰背到宜昌、宜都等地。

新中国成立前,刘德培为谋生四处奔波,足迹遍及湘鄂西十来个县。见多识广,他的这些经历为他的故事积累和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刘德培讲故事

经过王作栋的挖掘整理和推荐,刘德培名扬四方。年被湖北省群艺馆和湖北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授予“民间故事家”称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价为“国宝”。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他名列榜首。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成就奖颁布,他是全国民间故事家中唯一入选者。“刘德培的故事”,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审通过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根据刘益善文字编辑整理,文中配图为刘洪进翻拍或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