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驻守六盘山的秦军和移民,虽然早就作古,但秦时明月依然高悬,他们的声音却回荡在这里,秦腔成了这里千年来从没断档的一道风景。
与砖雕、泥塑、社火、皮影戏等小众艺术形式不同,秦腔和花儿由于普及度高、门槛低,基本不用担心传承问题,但要想出类拔萃,除了天赋,更多要靠后天的努力。秦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它起于西周,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据宁夏地方文献记载,大约在清代,秦腔从发源地陕西传入宁夏,固原地区是宁夏秦腔的戏窝子,培养了两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一一罗晓英和柳萍。罗晓英69岁了,过着上午听秦腔下午画工笔画的退休生活。
50岁的柳萍现任宁夏文化厅副厅长,不仅抓戏曲事业,还主管国家艺术基金积极申报,每天忙得风风火火而她们的少女时代,都是在一天三练功的科班生活中度过的。年,14岁的罗晓英考入固原秦腔剧团红专学校。年,当11岁的柳萍进人固原戏训班学习时,罗晓英已是秦腔舞台饰演须生一角的主力地们都熟悉这样的学戏日常一一撕腿、下腰、翻跟头,动作稍微不到位,老师的粗藤条便无情又精准地甩过来。她们都在固原南河滩边喊过噪子,除了冬季河水结冰。年,作为优秀人オ,罗晓英和柳萍先后从固原市秦腔剧团调入银川市泰腔剧团。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意味着有更多能入,关系也更加复杂。柳萍亲身体验了从之前的台柱子沦为小配角是什么滋味,心灰意冷之下,一度离开舞台,做了6年服装生意。
年,在文化局新任局长杨银花说服下,罗晓英担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之后,她三番五次激柳萍回团唱戏,后来拉上杨局长和柳家父母一同做思想工作,待柳萍回归后,又用3年多时间给她排了《杨门女将》《窦娥冤》《狸猫换太子》等精品戏。从这个角度看,罗晓英虽然不是柳萍的师父,但也充当着伯乐和引路人的角色,后来也是她一手把柳萍推到了梅花奖的领奖台。年,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柳萍因领衔主演大型秦腔改编剧《理猫换太子》上、下本中的刘妃子角色,崭露头角,荣获优秀表演奖。当时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默然也坐在台下观看,对她赞誉有加。其他专家也一致认为,这么好的戏,这么好的演员,为什么不报“梅花奖”呢?
创立于年的梅花奖,每两年评比一次,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20多年时间里,宁夏秦腔演员的名字从未出现在梅花奖的榜单里,“我要给我们团里培养一朵梅花来”。罗晓英回忆当年的心思。因为消息闭塞,她误以为自己超过45岁无法申报(注:其实特别拔尖的可以申报),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柳萍身上。申报工作从年2月开始。按照规定,申报者必须在宁夏做专场演出,而呈现一台演出和邀请专家现场评审,意味着需要很多钱。为了给柳萍举办专场演出,罗晓英到处“要钱”、拉赞助。最终,柳萍没有辜负她的一片心血,年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宁夏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真的特别不容易,获奖后,我们剧院的票价高了,演出邀请也多了,我们不愁没演出了”罗晓英说。摘得梅花奖后,柳萍升为剧团副团长。
后来罗哓英退休,柳萍接任团长。“柳萍上任后,胆子大,见识也多,在排戏方向上抓得比较好,带着剧团一步步往好的方向走。”罗晓英如今返聘至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当主任,但剧院排戏演出,她照样来。接替罗晓英的工作后,柳萍继续在发掘新人上发力,迄今已培养出4个梅花奖得主一一张小琴、李小雄、侯艳、屈连英。侯艳是罗晓英的女儿。年,37岁的侯艳凭借《武松杀嫂》(花木兰)《安安送米)3部折子戏的精彩表现,摘得第25届戏剧梅花奖。侯艳4岁第一次登台,扮演《祝福》里的小阿毛。那时,罗晓英还在固原秦腔剧团,临时缺小演员,剧团王巧英老师说:“小罗,把你家丫头弄回来。”侯艳是跟着邮递员坐着大巴,从银川舅舅家回到母亲身边的。罗晓英教她8句词,学唱三四遍就记住了,学动作也快。演出结束后,罗晓英觉得女儿有天赋,从此,就教她唱歌、下腰,劈叉、摔背。侯艳7岁进人固原秦腔戏训班,后转入宁夏艺校学习秦腔,16岁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区剧院唱正旦。
年,侯艳第一次“申梅”失利,为此,她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侯艳手术第二天,罗晓英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伺候女儿坐小月子,而是继续指导女儿排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看着她脸色苍白,汗不停地往下流,我挺心疼。”罗晓英对侯艳的教育一直都是“打压”式,“我觉得她永远都做得不够好,还需要做得更好。”
年,当侯艳捧回梅花奖时,罗晓英高兴得好像自己得了奖。罗晓英相信,多年来她对女儿的严格要求和女儿对她的不理解,从那一刻起,都冰雪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