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这十年,河南牢记嘱托、奋勇争先,办成了一件件想办的大事要事,交出了一份份真金白银的出彩答卷。
鹦鹉绿、深竹月、鹅黄......跟着这些绚丽的中国色,一起来品味出彩河南、出彩瞬间。
清廉河南建设成效显现
★清廉河南建设
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清廉河南建设的成效不断显现,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益巩固。
★能力作风建设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风,全省共建立重点问题清单项,目前已完成项,完成率84.3%。
全省共建立重点任务清单项、完成项,完成率84.78%。
重大改革清单,市县抓好承接落实,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观念、除藩篱、破坚冰,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取得了标志性进展。
★干部队伍打造
去年圆满完成省市县乡村党组织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
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去年选派名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大风大浪中赛马、大风大浪中选拔,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积蓄梯队力量。
党性教育“河南品牌”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中不少具有原创性价值和全国性影响。
例如,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有声有色。通过组织专题理论教学、实地现场体验、真情交流互动,着力推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转化为生动的党性锤炼,初步形成党性教育的“河南品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顶端新闻特约专家王承哲
四条“丝路”助河南通江达海
★通江达海之变
年货物进出口总值.1亿元,是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8%。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公里。
★打造四条“丝路”
陆上丝绸之路打造数字班列,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的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往返对开,累计开行超过班,成为全国5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
空中丝绸之路持续实施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郑州机场成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跻身全球机场货运40强,其中国际货邮量超过54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5位,出入境货运航班突破1万架次”。
网上丝绸之路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去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亿元。
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铁海联运、河海联运,提高通江达海能力,去年全省铁海联运量达11.2万标箱、河海联运量达2.7万标箱。
河南开放强省的经验弥足珍贵
河南过去是对外开放洼地,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占比和外贸依存度都很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
过去的十年,河南开放强省举措有力、经验弥足珍贵。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标志着河南开放强省迈出新步伐,拓展新局面,进入新境界。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顶端新闻特约专家喻新安
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首位
★仰韶、殷墟等14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以省级为单位,居全国首位。
★成立夏文化研究中心,仰韶遗址、河洛古国等研究新成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河南正在加快黄河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建成仰韶村、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开工建设黄河博物馆新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全面提高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太极拳、罗山皮影戏等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河南文旅新价值时代已经开启
过去这几年,河南文旅在多个价值维度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河南文旅不仅频繁出圈,更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
从二里头、殷墟、仰韶村等一系列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的推进,到以洛阳和开封为代表的多个城市级文旅产业生态的重塑和建设,过去几年来,河南文旅不仅推动了传统景区景点的迭代性转型,更是大胆推进了一系列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行业重塑性创新。
这两年在全国的文旅圈和投资圈开始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以前如果有来自河南的文旅项目希望融资,很多一线城市投资人和机构的第一反应是,“河南哪有什么好的文旅项目”,而现在的第一反应是“可以尽快具体交流沟通一下”。
一个真正属于河南文旅的新价值时代已经开启!
——方塘智库创始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顶端新闻特约专家叶一剑
今年生产总值有望超6万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3万亿、4万亿、5万亿元的跨越
★今年有把握超过6万亿元,为稳大盘尽责任作贡献
★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3.1%,在全国的位次较一季度前移8位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是全国的2倍多
取得成就是因为顺应时代要求回顾过去十年走过的道路,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我们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对了四件事:
一是抓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建设,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年之后,我们启动了郑州机场二期和米字形高铁项目,放大了传统交通区位优势,为新阶段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良好支撑。
二是狠抓产业转型升级。谋划了面积达到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成为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三是大力推动城镇化,构建中原城市群核心和郑州都市圈。在深化郑汴一体化战略基础上构造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培育辐射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
四是强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省委、省政府围绕“两个确保”发展目标,以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为导向,加大创新投入,推出科学院重建重振、高水平大学“双航母”体系、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并迅速落地,为河南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资深教授、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
技术合同成交额翻番
★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亿元
★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亿元、增长38%
★近年来河南十大科研创成果发布
★今年前7个月,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亿元、增长.6%
创新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
构建创新发展格局,这对每一个地方来说都是机遇性的、竞争性的、重塑性的变革。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楼阳生书记更是锚定全省方向,重视科技创新,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提出“要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它途”。
目前,创新发展已经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既有前瞻30年的战略导向,又采取了一系列扎实的推进措施。比如,抓龙头带动,重振重建河南省科学院,并推进机构和机制的同步创新;抓高端平台,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设立一系列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加快形成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创新格局。这些举措对于未来河南的意义重大,对培育未来河南创新生态也意义重大。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评审组组长,省工业运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政新
营商环境满意度升至90%
★去年全省市场主体突破万户,是十年前的3倍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提升至90%
★年以来,先后10次精简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68.2%,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予以取消
★大力实施“互联网+监管”,将万户法人、万名特定自然人纳入监管平台
★完成省政务服务大厅改造和集中进驻,大力压缩办事时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是政务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是集中体现。我省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建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省政务服务中心,贯通省市县乡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全面建成,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面推行,全面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是一个比较全面、比较彻底的改革顶层设计。我省通过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完成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省直机关事务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正在梯次推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郑广建
确保粮食安全展现河南担当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亿斤左右
★农作物供种能力约占全国1/10,全国小麦推广面积前10位品种中河南占了4个
★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
★谋划打造“中原农谷”,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展现河南担当
农业“金字招牌”不断升级
为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河南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六化”方向,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优质花木、优质茶叶、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优质水产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多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5.8%。
加快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在打造河南农业“金字招牌”上狠下功夫,河南“国人粮仓”“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的地位不断提升。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行业,培育了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猪、牛、羊、禽、果蔬茶、食用菌、中药材十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十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围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推行“群链长制”“盟会长制”,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等行动,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平台载体建设,有力推进了河南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的转型升级。
——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书记、研究员田建民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13%
★目前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1.6万个,拥有养老床位53万张,比年翻了一番
★去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45%,比年提高14.46个百分点
★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天,优良天数比例超过70%
★十年来新增幼儿园1.4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13%,比年提高25.91个百分点
★近年来每年开展技能培训超过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超过万人
向民生更实方向“进”
夯实“稳”的基础,从社会层面来看,就是要守住安全稳定的底线。持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着力抓好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和水平。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障好群众生命健康。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和改善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抓实“进”的方向之一就是向民生更实方向“进”。围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突出抓好普惠性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宾
黄河沿岸景观旧貌换新颜
★建成标准化堤防公里
★“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
★30万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基本完成
★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超过1.6万只
★中华秋沙鸭出现在洛阳等地的湿地
在全流域树立起河南标杆
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刻、完整、全面贯彻新时代治黄基本方略,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把握沿黄地区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修复,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加速推进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打好了黄河河道综合整治、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组合拳”,特别是黄河实验室揭牌成立,为黄河保护治理装上“最强大脑”,这些措施让河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中交出了一份十分亮丽的成绩单,在全流域率先树立起河南标杆,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作出了“河南贡献”。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