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镜像。徜徉过高山大海,最终还要到人山人海里寻找答案。小时人物,给你奉上与众不同的人物故事。在这里,读懂世相。————————————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盛锐见习记者潘璐通讯员汤美玲一尺见方的戏台,一张泛黄的幕布,灯影之上、手指之间,一场皮影戏悄然上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戏台之后,是一群老叟咿咿呀呀唱着“陈年老调”。对于年轻人来说,皮影戏似乎很远。可是最近有一位85后,带着他收藏的2万多件皮影,来到了杭州。这位年轻人,名叫王绍森。1】爷爷曾是皮影匠人,命中注定般接手皮影戏馆在拱墅区康桥街道见到王绍森的时候,桌子上已经铺了一些用文件袋装着的皮影和一个略显现代的小型影幕布。而王绍森正面对着这些皮影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个是土耳其的、这个是清代……”对于自己的皮影,王绍森如数家珍。可是说起自己和皮影的结缘,王绍森只用了四个字:命中注定。王绍森是辽宁鞍山人,35岁,“我爷爷也是一位皮影匠人,据他说自己曾经有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都是传了几代人的皮影。不过因为历史原因,在我看到它们之前就已经化为灰烬。”第一次和皮影亲密接触是8年前,“当时我瞎逛中,无意走进了大连郊区一家破旧的皮影戏馆,里面一个戏团正在排练。”场子里没有几个人,唱的曲调自己也听不懂,当时闲谈之间,王绍森了解到这是一门走在消逝路上的艺术,“那群老爷子,平均年龄66岁,一年大概只有五六场演出,两三千块收入。”收入低,自然也不能吸引年轻人,眼瞅着这辽南皮影就要失传,“老爷子们也完全就是靠着一股热爱才继续坚持。”一直以来,皮影戏都是通过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方式来得以保留。但比较遗憾的是,现在全国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学习皮影的唱腔和乐器部分,基本都只有简单的舞影。如果年轻团队一直不能成熟,再过二三十年,皮影可能就要面临失传。“我自己从小听评书,对于文史很感兴趣,不忍心这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辽南皮影就这么消失。”几乎是本能的,王绍森当场决定帮一帮他们。2】改良皮影戏,融入现代元素,有人赞誉有人不解最初王绍森还只是希望能借助社会力量来筹办演出,虽然响应的企业不多,但至少让老艺人们看到了曙光。不过,阻碍传统皮影传播的,并不只有收入,“传统皮影戏,一个半小时都是在唱,现在的人肯定坚持不下来的。”在调研了全国各地的皮影戏之后,王绍森和老艺人们开始改良皮影戏,重新刻画人物、编写演出剧本,并在音乐编排上融入了钢琴、小提琴、古筝等多种乐器。“我们还加入了一些网络热词,希望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年轻人。”年3月,经过7天筹备,他们开始了第一场演出,紧接着排满三个月的演出行程,且场场爆满。这让王绍森看到了希望,皮影还是很有市场的。在将全身心投入皮影推广的时候,王绍森的公司业务受到了严重拖累。经过短暂思考,不顾家人以及业内前辈的劝阻,他决定暂停公司业务,全身心投入皮影戏中。除了传统剧目的改良,王绍森还把目光瞄向了亲子市场,比如开展一系列儿童安全教育剧目,“我们通过小孩子喜爱的动漫角色和语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认知和成长。”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剧场。“大家好,我是小猪佩奇……”采访现场,王绍森也给小时新闻记者演了一段,三根杆子一撑,小猪佩奇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荧幕上。现在每年,王绍森要走进剧场、学校进行多场演出,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他也受到了一些专家的批判,“他们觉得我抛弃了传统,过于商业化。”对此,王绍森给小时新闻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一次巡演现场,一位妈妈找到了王绍森说,演出第一天,自己告诉女儿第二天要来看皮影戏,但是孩子拒绝了,完全没兴致;第二天,她还是带着女儿来了,在互动环节她惊讶地发现,平常上课都不举手的女儿,竟然主动举手参加互动,并说第三天还要看;但是第三天的剧目和第二天一样,妈妈就提出,让孩子一个人去看,没想到上厕所都要人陪的女儿竟然同意了。“当时我们就觉得,自己走的路没有错。”3】八年斥资余万,收集2万余皮影在巡演的过程中,王绍森发现,民间有不少老艺人的皮影都流失到了国外,剩下的也大部分是因为老艺人的固执和舍不得才留下,“如果有一天,这些老艺人走了,这些承载了历史的皮影就要不知所踪了。”在简单和家里人沟通之后,年,王绍森拿出了原本打算在大连买房子的多万元,收购老艺人留下的皮影,“刚开始,很多老艺人都不愿意,我就说我是收集起来开博物馆的,绝对不会再卖掉,等博物馆开了,你们还能来看看自己的老伙计。”就这样,王绍森逐渐开始收集起老艺人的皮影。此外,每年王绍森都会把艺术团的收入投入到购买皮影之中,6年来算起来已经花了余万元,“我统计了一下,现在已经有2万多件皮影了,包括国内各流派及世界各国的皮影,收藏量超过了大英博物馆。”每天,王绍森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对这些皮影进行修整、保养、分类。现在,王绍森还在沉淀,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培养出年轻的团队,除了舞影,写作、刻画和伴奏也将注入学习体系,将皮影文化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地传承。4】落户拱墅区,正筹建世界首家皮影博物馆“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否认巧工精,以眼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这段话记载于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这也是皮影起源于杭州的佐证。”王绍森说,也有很多专家说皮影源于陕西,但基本流于民间口口相传。从年起,曾经在杭州上大学的王绍森选择回到杭州。他曾在运河畔连开七天演出,场场售罄。今年,王绍森落户拱墅区康桥街道,成立了杭州舞影侠皮影艺术团,团里聚集了魏金全等多位国家级、省市级皮影传承人。大师们还依据运河文化、良渚文化、南宋文化创作出许多优秀新剧目,同时将皮影戏与传统文化、儿童素质教育相结合,开设皮影校本课,出版皮影题材绘本读物,打造《白蛇传》、《梁祝》等皮影人物IP。“皮影艺术团的落户,也将带动康桥文化产业发展。”康桥街道的工作人员说,在接洽过程中,大家还在王绍森藏品中惊喜地发现,数百年前的康桥街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竺筷。“目前我也在筹建世界首家皮影博物馆,并计划举办世界皮影艺术节。”王绍森期待着,有一天能在杭州运河畔,重现南宋盛世。八年过去了,王绍森还是没有买房,每次搬家,这2万多件皮影的搬运都要耗费不少时日,“等博物馆落成,我就把我的藏品捐出去,期待有一天能给它们寻一个真正的家。”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