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风俗,电影的祖先皮影戏

你一定见过扭秧歌的,你一定听说过斗蛐蛐,你一定放过风筝,还有下象棋或者围棋等等,这都是我们古人创造的游艺活动。作为民俗,这些活动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欢乐。现在人们在休闲之余,常常会找一部电影来消遣。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声电影”,它就是“皮影戏”。那皮影戏是怎么来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现在的皮影戏又是怎么样的呢?皮影戏的由来在我国的传统游艺中,皮影戏可谓是历史悠久了。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皮影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韩非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客人为周君作画,把画作在了豆荚半透明的薄膜上,这画竟画了三年,周君很是生气。客人对他说,当你把它放在窗户上的时候,阳光直射透过豆荚薄膜,我画的景物自然就呈现在屏风上了。这是最初的投影了,不过它借助了日光,而且并没有运动的事物,所以也只是个雏形。到了宋代,皮影才成了用于娱乐的游艺活动。当时皮影的效果非常生动、逼真,因此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皮影也因此得以流传。民间皮影戏皮影的原理被中国人发现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它真正成为民间的游艺活动,那还是在一千多年前。最初的皮影是用纸来做的。人们都用白纸裹成一个小人,再根据人物需要,给他画上脸孔,穿上衣服。后来人们发现用兽皮制作成的“影人”,效果会更好一些。人们把兽皮削成薄皮,涂上桐油,再雕刻成人物的形状,在衬上有色的纸。这种影人头部和四肢可以灵活摆动,让人们的视觉效果更好。经过元明清三朝的发展,皮影更是分出了不同的派系。像华北东部的“东城派”就是流行“驴皮影”,这种皮影就比较小,雕刻成型后需要涂上桐油。而西部的“西城派”流行的“牛皮影”则不需要涂桐油,而且牛皮影的外形更大一些。到了如今,千家万户都有了电视,还可以看电影,传统的皮影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无论如何,还是挡不住人们对皮影的热爱,生动的表演,特色的声音,有趣的故事,这一切都令人们舍不得抛下皮影。中国皮影戏于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小百科:舞龙远古时期的人们讲求图腾崇拜,龙就是其中之一。舞龙也作为民间的一项游艺活动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了。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很多地区就开始舞龙了,当时,人们舞龙主要是为了祈雨。因为人们认为龙是主管降水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舞龙就是单纯的为了祈雨。后来,在舞龙中加入了耍龙灯等娱乐活动。这种独具特色的活动,直到今日,仍然是重大庆典活动中的一项重头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