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皮影代表乌镇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羊皮戏,起源于北方。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皮影戏人偶制作复杂,需多道工序。过程一般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连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出各种姿态的动作,还需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铜锣。演皮影戏的屏幕为一块1平方米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十分透亮。演出时,艺人在白布后面,操纵皮影人偶紧贴幕布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而且不受场地限制,所以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浙江皮影兴起与宋室南迁有关,大批艺人南下,使得北方技艺与南方文化融合,在江南已有多年历史。乌镇皮影是南派皮影的代表,至抗战前后,乌镇尚有12个皮影戏班子,走乡窜镇,演出颇多。以前,当节日或庆典活动时,皮影戏总是大出风头,它是当时人们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后来随着娱乐方式的转变,皮影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年,乌镇皮影戏团重新组建并恢复演出,现有5名艺人。被选入桐乡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入选嘉兴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现在乌镇皮影在东栅还有演出,演出常见的剧目有《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孙悟空借芭蕉扇》《龟与蛇》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