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与哈尔滨市双城区文化馆合作奉上《双城文化遗产巡礼》展览,期待与您共享的同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和“文物赋彩全面小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双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
影
镂
刻
双城皮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皮影镂刻,双城皮影镂刻艺术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一套极为完整的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选皮、熟皮、落样、镂刻、敷彩、罩油、晾晒、装订等十余个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特别是已故老艺人韩玉琈大胆地把南方影和北方影的镂刻技艺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影人的身高也由八寸改为一尺和一尺二寸,进而达到现在的一尺八寸、二尺,帮助双城的皮影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传承人韩树柏作品
传承人韩树柏作品
韩树柏(右三)
参加第九届
哈市民间民俗
艺术博览会
双
城
皮
影
戏
双城具有黑龙江皮影发源地之称。以松花江为界,双城皮影被称为江南影(满族影)。双城皮影戏是集"唱"、"念"、"做"、"打"、"雕刻"、"美术"、"音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经历代老艺人口传心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念白、唱腔和板式。从年河北艺人把皮影带到双城落户到如今,双城皮影戏的第一代到第五代传人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兆祥、南兆英、王凤阁、徐桂文、南丽辉等人。广为流传的主要曲目有传统段子《双失婚》、《五锋会》、《梅花亭》等。
皮影戏传承人
张玉亮
皮影戏传承人
韩迟
↓皮影戏传承人徐桂文向外国友人讲解皮影戏的操作技巧
徐桂文在上海向
小学生和观众们讲解皮影戏知识并合影
民
间
故
事
双城民间故事传承有年历史,旧时双城农村、城镇,把“讲古”叫做“支眼棍儿”,满族、锡伯族老人有叙祖的习俗。他们口口相传讲述族人迁徙创业的奇闻轶事,还有他们的风俗习惯。双城民间故事代表人物及作品有高凤阁的《贝勒爷下乡》、《王二木匠》,马亚川的《碧螺春》、《小皇帝私访》以及刘卉的《刘罗锅》系列等。双城民间故事充分反映出民族精神、人性本质、善恶较量等文化内涵,去芜存精,成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有助于建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省级非遗传承人
刘卉(女)到农家采风
东
北
大
鼓
早在明末清初,大鼓艺人韩庄武由于生计原因从辽宁本溪迁到双城境内,成为东北大鼓在双城的第一代传人,第二代到第五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金宝权、王力云、赵德厚、周立臣等人。期间流传的主要曲目有传统段子《夜宿花亭》、《忆真妃》等,现代题材唱段《江姐进山》、《歌唱雷锋》等。东北大鼓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中有“奉调”、“东城调”、“南城调”和“西城调”等。
赵德厚与雷印明表演的东北大鼓
赵德厚的全套大鼓乐器
和他保存的六十年代的鼓词手抄本
赵德厚教徒现场
赵德厚在双城老年之家
书曲之家茶艺社
演唱东北大鼓
赵德厚与双城县文艺骨干训练班新兴公社成员合影
双
城
二
人
转
双城二人转属于黑龙江北派传统二人转,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它一旦一丑,化出化入,载歌载舞通俗易懂,自由洒脱。年河北莲花落艺人孔焕铎在双城、五常及周边县、镇村屯等地演出“蹦蹦”,后将“蹦蹦”中原有的冀东土语,改造为黑龙江方言,创立了闻名东北的“江南蹦蹦”。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夏凤阁、赵忠臣、胡启斌、黄启山、李明珍、姜永山等人。代表作《猪八戒拱地》先后在56家电台播放,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年在上海《法制报》创刊一周年晚会上
东北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的演员黄启山赵玉杰与
编剧王文山合影
黄启山(右一)在排练二人转《猪八戒拱地》
年刘劲松黄启山在首届中国艺术节
上表演新编传统二人转《高老庄》
下乡
徐艳春、黄启山演出的二人转《猪八戒重游女儿国》
姜永山(右)在指导其重点传承人王伟国(中)、李玉强(左)排练东北二人转《壮丽青春火样红》
二人转《壮丽青春火样红》创编人姜永山(右一)和该节目演员李玉强(右二)、王伟国(左二)、二人转表演老前辈陶然(左一)在哈市道外区道德讲堂参加《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哈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说唱演出后合影。
老
泥
窖
酒
老泥窖酒的酿造在原料种植、制曲(李氏土坯曲)、润料、发酵、老窖池维护、白酒储存、勾调等过程中,都有自己独道的制作工艺,积累了丰厚的酿造经验。特别是采用祖传酿艺生产的“水果香”味白酒更是业内所独有,其独特的手工酿造技艺是我国东北地区所独有的技艺,是不可替代的民族传统技艺,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社会价值。老泥窖酒的传统酿造技艺由李家烧锅创始人李殿君于年始创,目前传至第六代,传承人李柱山。
老泥窖酒的酿造过程
剪
纸
剪纸艺术起源于南北朝,在双城当地的流行始于清代。《双城县志》记载:“民间剪纸,俗称窗花,清末在本县各地流行,城乡妇女皆会剪纸”。剪纸可分为六个步骤:构思、起稿、定稿、剪刻、揭离、装裱。主要作品分为三大类:1、各种吉祥图案。2、花鸟鱼虫图案。3、人物图案:皮影戏人物、杨家将人物、西游记人物、红楼梦人物、三国演义人物等。以家庭为单位手工制作,长作幼看,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相沿至今。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五代传承人代表人物有刘氏、张氏、刘韩氏、韩树柏、陈思等。
非遗传承人韩树柏
正在教徒
剪纸
韩树柏
的剪纸作品——人物头茬
韩树柏的剪纸作品——报春图
韩树柏的剪纸作品
——孔子像
萨
满
神
调
双城自古就是满族先民的生活之地。满族信奉萨满教,满族先民在原始、蒙昧的生活环境中形成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观念,他们把生病、灾害看成是神鬼唆使,于是萨满请神驱鬼,占卜祈福,替人治病,仪式上萨满身带腰铃,手持神鼓,哼唱神调。作为一种萨满文化形式,满族萨满神调随着各种满族传统习俗的沿袭流传至今。满族萨满神调为师徒传承:王景顺→关永奎→郎万春→校育→南红丽。
神鼓和鼓鞭
传承人郎万春演唱神调并介绍神鼓的制作工艺
风
筝
制
做
工
艺
早在多年前,双城各地就已流行风筝,每年正、二月间,各地一些群众,自制各种风筝在郊外或村头起放。传统风筝制作主要有骨架制作、蒙面、绘制和系线几个步骤。主要作品:蜈蚣(节长米)、串桃(节米)、海鸥、双鱼、八卦、蝴蝶、飞机、小人、五环等,此为民间工艺,手工制作,经常以家庭为单位,长辈制作,晚辈观看,耳濡目染,自动传承,相沿至今。传承谱系:修全福(生于山东)→修凤池→修本海→修国明→修东瑞、修艳琦。
传承人修本海
制作的风筝
1
传承人修本海
在双城市第27届风筝赛中
获得一等奖
2
传承人修本海
正在展示他的部分作品
秸
杆
工
艺
从清朝开始,双城境内就有人用秫秸扎制各种造型的灯笼,这是秫秸工艺品的雏形。至清代中期,双城境内的秫秸制品已不限于秫秸灯一种,出现了微型建筑物、马车等造型的秫秸制品,这些制品在当时一般用于宗教、祭祀等活动。在以刘梅亭、刘凤斌、刘丽芬、张明洁为代表的四代传承人的坚持和努力下,秫秸艺术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门工艺几经改革创新,扎制技艺日益成熟精湛,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也更加丰富,应用更为广泛。
刘鑫创作的秸秆作品
传承人
刘鑫
获得的奖杯
永
兴
复
酿
酒
工
艺
年(咸丰9年)双城堡永兴复烧锅开业,业主张显明开创了双城第一家大型酿酒作坊,创出了永兴复老酒的特有酿造工艺。民国初年,永兴复烧锅经理王雅金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年(民国19年),梅清秋在永兴复边干边学艺,得到了真传。第四代传承人梅章记,自幼受父亲的熏陶,挚爱中华酿酒文化,创办黑龙江省永兴复酒业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科技方法,让永兴复这一独具地方特色、双城人为之自豪的老字号、老品牌发扬光大。
传承人
永兴复
酿酒工艺
传承人梅章记
永兴复烧锅传统酿造工艺
01
永兴复酿酒工艺代表
未完待续
文字编辑:宫靖
校对:张明明
审核:姜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