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戏艺术之乡,陕西合阳郭家坡

当前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皮影戏,但是在陕西合阳县有种木偶线戏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合阳的提线木偶是陕西省合阳县独有的地方剧种,对于合阳人来讲,他们对木偶线戏有着特殊的情结在里面。去过陕西合阳的人都知道,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吃踅(xue,二声)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这里所指的线就是合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线戏。也称之为“线胡戏”或者“小戏”。合阳线戏合阳线戏,其剧本、音乐、唱腔、木偶人的造型及提线方法都别具一格,非常的富有戏剧化,让人们一看就能立刻快速地记住这个木偶的角色与造型。合阳线戏有一个专用的声腔,称之为“线腔”,这种艺术手法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很少有的。合阳线戏线戏的历史合阳线戏的历史非常久远,现在绝大多数都认为合阳线戏“始源于汉代而兴起于唐朝,兴盛于明清时期”。线戏木偶人的造型非常地酷似唐代陶俑,面部的表情非常饱满到位。舞台上的艺人们通过巧妙的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提线技巧,赋予了偶人们以鲜活的生命,使其在舞台之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技艺高超的艺人还可以使其表演闪官翅、脱衣服、卸帽子、搬椅子等特技。合阳线戏表演线戏剧目的种类线戏的剧目非常丰富,单是现在保存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里的剧本就有二百多种。旧日线戏艺人们属于半农半艺性质的,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演戏,组织形式多为民间班社团。新中国成立后,县上成立了一个集体性质的专业木偶剧团,民间还保留了几个班社,路井镇的郭家坡村“胜利线剧社”就是其中之一。合阳线戏木偶人线戏之乡郭家坡郭家坡村地处合阳县城的西南角,与澄城县相毗邻。全村约有近户,余口人。村民们一直非常喜欢线戏,也有不少热爱线戏的群众,村里同时还给县里的木偶剧团输送过著名的琴师郭怀庆师傅。广大村民们都一致认为他们整个郭家坡村都是南北朝时期,非常擅长木偶线戏的“郭秃”的后代们,因此,相比于合阳的其他乡镇,他们对合阳的地方提线木偶剧(戏),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在里面。合阳提线木偶郭家坡的线戏偶人,保存了“唐代陶俑的风格”,为研究我国的木偶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因此而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前来考察研究。这其中的“癞包子”形象,无论是从其外形,还是从剧中的地位等方面都与“郭秃”非常相似,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秦学人先生也认为这是“郭秃”在木偶戏中的历史遗存。合阳提线木偶表演年3月,在戏剧学院留学的奥地利、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留学生,专程来到陕西合阳考察了郭家坡村的木偶线戏,他们一行不但对早期的木偶人的雕刻技艺,惊叹叫绝,而且还对各位表演艺人们精湛的演技大加赞赏。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木偶艺术》一书中收录进去大量的郭家坡木偶照片,有兴趣的亲可以去查阅一下这本书籍。年,陕西电视台文艺部来郭家坡村拍摄了专题片。木偶线戏表演陕西合阳的木偶线戏,从郭家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通过舞台,把一件件艺术瑰宝展示给了后人们,同时也用一些富有深意的戏曲,告诉这些后人们千百年来的发生的历史故事,让人们欣赏了剧目的同时,又昭示给人们许多生活的大道理。了不起的合阳提线木偶,了不起的合阳郭家坡村。合阳提线木偶表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