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从美国来光影之下记录人世间的

《孙子从美国来》这部年上映的电影,最近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风靡,讲述了可爱的陕北皮影戏倔老头和无血缘的外国孙子之间的爷孙情。故事有些平淡,但仍然能体会能细水长流的感情。其中不得不说就是浓浓的中国元素—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老艺人杨树德在孙子临走前唱的那一段皮影儿最令人动容:“走遍天涯,到处是吾家。步长途,风吹雨洒;登高台,讲经说法……遇知音,欢迎迓,技艺虽高不可夸。这也是一宗文化,任凭他庸夫、俗子耻笑咱。”

片中的杨树德,鳏居在家,其子因接受西方文化并没有“亲尚在,不远行”的观念而常年在外,又因皮影儿艺术的日益衰落,他只能独自一人在家回忆以前唱皮影儿的乐趣。而在他有机会重新表演这种艺术的时候,第一次就选了这么一首既悲凉,又更多潇洒豁达的唱词,不得不说这是对老人一生的表达,又是对皮影儿艺术没落的表达。

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快要消失了,在电影镜头里就可以看出来:爷爷的儿子保护着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常年不回家,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爷爷对儿子说:你是我一生最大的败笔。这句话隐透着爷爷对儿子无法继承皮影的无可奈何,因为儿子在从事着保护藏羚羊的工作,正所谓忠孝不能两全。

年轻人的断层造成皮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继承的现状,皮影表演的还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学皮影的大都已经头发花白。陕西老鳏夫午夜独自在家做梦演皮影《大闹天宫》,孙子却盯着电视里放的蜘蛛侠。电影从这一方面引起大众对于皮影这个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皮影是中国元素,而蜘蛛侠代表的是西方文化,中西文化差异碰撞融合就这样赤裸裸地被剥开。影片更增添一笔的是民间老艺人对自己行业的留守执着,戏中老杨头点头答应时,王站长谈到了薪水问题,老杨头眼神中迟疑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那刻过脑的想法就是布斯一个破布面具就30块,自己还得天天挤奶给他喝,有点钱也是好的。老杨头在手操自己的老功底时,是鉴定与自信的,上彩、用刀,一步步传授给别人,无谓老幼,他只要分享与倾诉就够了。

爷爷带着孙子去看自己的皮影戏,告诉他中国有过年的传统,没到过年家人都要团聚。后来,孙子要回美国念书了,爷爷的皮影戏班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又散了。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孤独老人又重回孤独让人泪目。本片最妙的地方或许不是唯美与朴实完美结合的镜头感,或许也不是老罗头和外国娃娃的精彩演出,而是大背景下将爷孙情与现在热议的民间艺人生存现状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搬到了台面上,让每一个观影者直面问题,发出思考。最后用影片中主人公的一段对话,布鲁克斯问:“孙悟空真能打败蜘蛛侠么?”爷爷回答:“为什么不让他们做好朋友呢,可以一起保护地球。”背景里一片摇曳的麦田,这大概就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美好吧。

作者:陈秋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