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斗不在依靠武器,对决变成情绪上的较量。套着对战外壳,却是内心征服之旅。从美国西部开始,到周游全美结束。一步一步,蚕食掉整个美国马戏行业!与倒彩为敌,与惊艳为伍,一切尽在《惊奇美国马戏团》。
封面呀
游戏简介
来玩这个与众不同的牌组构筑游戏!聚集稀奇古怪的表演者,让观众惊叹不已,探索镀金时代的美国,并将你的破败马戏团变成一个娱乐帝国。打好你的牌,就能从P.T.巴纳姆那里夺取最伟大表演者的桂冠!
游戏的本质是卡牌游戏,同时也有着RPG的特性。在游戏中,需要收集不同的角色,并对其进行养成。当然,能养成的不仅是角色本身,还有与之相伴的设施。游戏的主线就是坐着马车,在全美巡游演出。
主要界面,也是我的马戏团
美术设计
整部游戏给人的感觉就是年代感,无论是过场动画还是人物立绘等等,都给人一种上世纪初的陈旧味道。过场动画是会有如古早胶卷电影般的的竖条纹以及雪花点,而游戏的整体作画方式则会使我联想到美苏冷战时期的荒诞讽刺漫画。联合游戏这个马戏团题材,使得整个游戏定下了莫名幽默的基调。
旧电影的感觉
同样的,游戏里的字体也是别具一格,但是仅仅体现在除了中文的其他洋文里。像是特殊时期的印刷字母,存在于美国那稍短的历史之河的上游。中文就是普通的宋体啦。
一点点对比
游戏剧情
父亲离世,仅仅留下一个破败的马戏团。我经历裁员,已是入不敷出,哪有余力操持这个马戏团。但是还是被杰克叔叔巧妙的话术和母亲眼里的期待所改变,操持了我人生中第一场马戏。演出完毕之后,得知了有十万美金的马戏大赛心动不已,从此踏上成为马戏大王的道路。
去steam截的图
游戏玩法
游戏除了养成探索部分就是卡牌的部分嘛,属于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回合制。战斗也是属于常见的类型,虽说如此,但是在马戏团的外皮下,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了起来。没有了攻击、防御、血量等等熟悉的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惊艳、无聊等情绪上的变化。这也是本作最大的亮点,也是唯一的难上手的部分。
简单的做了下汇总,希望大家玩的时候更好入门
人物养成
每次可上场三个表演者,三人有五张技能牌。这些机制都是老生常谈,真正延长游戏周期的是表演者的随机性。每一个表演者有着不同的特性,在雇佣时可以看到。有正向BUFF,也有负面收益。想拥有一个良好的表演者需要画很多的时间。但游戏也有体谅玩家,表演者的特性可以删除、复制、锁定,大大降低了培养多个可用角色所花费的时间,使得游戏没有在浪费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游戏的小细节也有很到位,每个表演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名。人物一旦买下来了就不用再付工资了,十足的资本主义。
表演者的招募面板
培养部分
游玩感受
当我驾驶这马戏团的马车第一次走在美国的国土上,多多少少有些割裂感。一部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取名字竟不能取中文。另一部分则是地图真的只是地图,对美国很难产生直观的认知。不过在真正打起牌来才发现这些细枝末节属于瑕不掩瑜。在对话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音,听着他们讲话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又有了长远的提升。
不出所料,在前往下一个城市的时候也会有突发事件。什么找人啦,抢银行啦,像极了荒野大镖客里的西部日常。也许这就是这一部分叫狂野西部的原因?不过演员在长途跋涉时要吃饭,差评,我们资本家就是想马儿不吃草,还贼能跑。不过做饭也是要均衡各个部分的需求,来挑选菜肴,大大的丰富了游戏的可玩性。
小声说,需要在意的地方太多,玩不过来
下面就到了核心内容,打牌了。马戏表演本就是表演者与观众的博弈,玩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违和感。看着自己的演员凭着本事取得观众的认可,一点点小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别的不说,这个牌还是有点难度的。由于护甲只有一个回合,进攻与防守的抉择卡牌的运用和时机的把握都是十分的重要。加上卡牌会在一局游戏的过程中越玩越少,想要一帆风顺的从头赢到尾,就变成了一件很考验功力的事情。
载入图片
《炉石传说》曾经涌现过一种打法,靠过场动画让对面没有回合。《马戏团》是单机游戏自然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出现,但表演者的动作动画也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略显拖沓。这边建议一边看电视一边游玩,反正回合无限时长,一心二用不成问题。
实时战斗画面
不得不说,游戏的配乐真就是我记忆里马戏团的声音,难道这就是刻板印象?其实游戏的另一大卖点就是美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对于了解美国历史的人,无疑是亲切的,不了解的人也能通过游戏有所学,可谓是“寓教于乐”(夸张了夸张了)。
一点点小缺点
总感觉游戏的中文翻译词不达意,主要是游戏机制方面有些许的理解难度。游戏的人物角色也是像是皮影戏之类的提线木偶,关节的运动略显僵硬。
笑
后记
我觉得当马戏团团长必然是资本主义,游戏中体验,现实中才能更好的认清社会主义的伟大之处。最后在提一下,早在汉朝,我国就有了马戏的概念。
#宅家游戏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