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代文体知识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大多是作者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抒发看法和感想。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赠序。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表
表是臣下对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在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对后主的上书。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统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来说,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词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一般都分两段(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纳兰性德等。豪放派的代表: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曲
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有散曲和剧曲的分别。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这是元代突出的文学形式。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02
古代史书体例
编年体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事件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而整理修订的《春秋》;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相传由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的《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纪传体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国别体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汉朝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它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
通史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03
现代文体知识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玄幻小说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明清时期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如《西游记》《红楼梦》。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散文
现代文学中: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短小优美,生动有趣。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诗歌
与小说、散文、戏剧并称的新型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04
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先秦时期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均选自《诗经》。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就出自其中。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代表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过秦论》、《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是我国第一本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为十二策,分国编次,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有许多讲究劝诫艺术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均选自《战国策》。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文学上代表作是《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京赋》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以为对比;歌颂东汉,是要他们汲取西汉的教训,悔而改之。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的。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贰的品格。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号五柳先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喻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选编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唐宋时期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诗风恬淡自然。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代表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大量诗篇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也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擅长参禅悟道,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乐,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作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竹里馆》,《使至塞上》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马说》《晚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卖炭翁》等。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其著作集《永州八记》是被贬后借山水游记抒写胸中抑郁的散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梦天》《海上谣》《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等。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有《泊秦淮》《赤壁》等。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有浪漫主义情怀,其诗作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
岑参,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唐代边塞诗人,“雄奇瑰丽”是其诗的特点。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入京使》,后人把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贾岛,(~),字浪仙,唐代诗人。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代表作《剑客》《幽居》。
唐代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最出名的是李朝威《柳毅传》。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代表作有《商山早行》等。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唐代诗人。《李义山诗集》就是用其字义山命名的。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颂。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范文正公文集》就是用其谥号命名的。他所著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千古名句。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代表作有《登飞来峰》等。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其诗题材广泛,善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自称“白衣卿相”。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代表作有《题中峰寺》《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定风波·伫立长堤》,著有《乐章集》。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北宋词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其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词风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代表诗作《夏日绝句》,代表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代表文章《词论》,著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示儿》等。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词作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等。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音乐家。其多才多艺,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尤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风格空灵含蓄、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妩媚无力之意。代表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代表作有《过零丁洋》《南安军》等。
朱熹(农历-),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元明清时期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等。
白朴,汉族,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作品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王实甫(年-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如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文章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
孔尚任,(-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代表作是传奇剧本《桃花扇》,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著有《于忠肃集》。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著有《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其所著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奇幻的世界,表达美好的希望,表现出对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