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城市铸魂联合视

原标题:深挖历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城市铸魂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年人类活动史、多年文明史和多年建城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这份温暖的关怀、殷切的期望,激励着济南深挖历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社会沃土和市民内心。

促进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协调共赢

府学文庙积极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扩张尤其是近年来新型城镇化的全面铺开,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如何做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市文化和旅游局实施的“考古前置”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

“考古前置”,即在土地供应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开展考古前置工作,既保护了地下文物,又降低了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促进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赢。据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贺秀祥介绍,考古前置工作实施以来,全市共实施考古调查勘探项目项,调查勘探面积达多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项考古发掘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居全国第二。

文物保护力度也在持续加大。我市累计投入2亿元,先后开展余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四门塔、灵岩寺、齐长城等重点文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城子崖、大辛庄等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建设,“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扎实推进。连续三年投入专项资金万元,对府学文庙、钟楼寺、峨嵋山古建筑群等13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提升,有效保护和改善了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

传统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解放阁是济南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让传统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也是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成功密码。让静态文物“活”起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直在不断探索。

近年来,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曲山艺海博物馆、蔡公时纪念馆、老舍纪念馆、胶济铁路陈列馆等特色“文化客厅”陆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党建活动基地、传统教育基地;而“云上博物馆”整合了全市各级文保单位、馆藏文物、考古现场等资源,6.5万余件(套)可移动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增强历史文物的穿透力和参观者的体验感;明府城、天下第一泉、千佛山等特色资源优势以及灵岩寺、齐长城、四门塔等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世界级体验式消费打卡地和独具泉城特色的国际会客厅。

传统文化,不但在于矗立在大地上的文保单位、摆放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还在于鼓子秧歌、剪纸、糖画这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同样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记忆。

周末漫步于百花洲,“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济南皮影;用头发做丝线的鲁绣;以“火”做笔的葫芦烙画,还有吹糖人、拉洋片、翻纸花……在这里,可以感知数百年来济南人鲜活的生活印迹。

目前,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集手工艺术创作、非遗艺术展览、非遗艺术品交易、手工艺体验等于一体的非遗文化交汇中心。在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中,进驻的非遗传承项目达余个,传承人有50余名。处于泉城路和大明湖之间的百花洲,是外地游客来济打卡的必游之地。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的设立,让济南非遗被更多人所知,也为百花洲景区铺就了一层文化底色。

“中国梦·非遗行”文化传承系列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让非遗文化魅力以可见、可参与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中,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系列活动已开展10余年,组织活动近场次,受众群体达10万人次。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钟楼寺钟楼台基经过修缮,原有景观风貌得到恢复。

济南这片红色热土,有着众多的革命文物、革命遗址。这些文物与遗址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济南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这些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启动的“10个一批庆祝建党周年”系列活动,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革命文物凝结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0个一批庆祝建党周年”系列活动,包括红色主题特色展陈、红色故事短视频、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研学基地、红色自驾线路等。目前,《百年风华初心永驻——馆藏革命文物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济南革命遗址主题图片展》等红色主题展览已经相继开展;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等场馆创作的短视频通过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致敬·红色印记”文创产品征集活动、红色研学线路红色主题自驾游也已启动。

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这片红色热土上播下革命的火种,济南战役、莱芜战役、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给这座千年古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出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完成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等一大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推出“英雄济南”红色旅游线路,建成大峰山等一批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创作京剧《邓恩铭》、莱芜梆子《新娘》等红色文艺精品,切实发挥好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红色”成为泉城济南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近年来,我市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革命文物保护、遗址公园建设、考古前置改革、博物馆开放展示、文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济南的靓丽名片,为城市发展培根铸魂,为打造“文化济南”提供有力支撑。

短评:当传统文化有了“潮玩法”

近几年,“国潮”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相结合,产生的国风文化类内容、商品备受年轻群体推崇。因此,我们看到了火爆“出圈”的趵突泉雪糕、“跑男”同款皮影戏、网上热销的商河老粗布。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上述事例告诉我们,必须适应、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阡陌书店打造的李清照相关产品,包括李清照二十四节气词画限量版手工宣纸挂历、布面精装笔记本,以及古风镜子、主题香膏、诗词冰箱贴、诗词抱枕、金属书签等,其中二十四节气词画笺谱邮票、金属书签已经是店里的爆款。宋代词人的清丽婉约“复制”到现代生活中,能不受人追捧?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去年疫情期间,作为山东首家通过“云直播”方式举办文艺演出的戏曲院团,济南市吕剧院在北洋大戏院举办的战“疫”主题创作演出试水“云端”,网络10余家平台同步直播,余万网友线上观看。在不能与观众见面的特殊时期,济南市吕剧院积极探索传统戏曲空间破局的可能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终产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这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砥砺奋进这三年文化传承

一组数据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

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非遗项目74项、市级非遗项目项,国家级传承人8人、省级传承人41人、市级传承人人。

全市公共图书馆14家,文化馆(站)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家。建成开放29家泉城书房。挂牌文化馆分馆家,图书馆分馆家。余家泉城图书馆联盟单位实现联盟内图书资源通借通还。

40余部优秀舞台剧目及余个杂技、曲艺节目先后搬上舞台,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省级以上奖励余项。

一个人物

李娟:济南皮影传承迎来新机遇

济南皮影第五代传承人李娟介绍,这3年,济南皮影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新作频出,演出不断。

李娟出身皮影世家,是济南皮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时兴的孙女,大学毕业后投身到皮影戏的传承创新中。李娟介绍,年,济南皮影入驻百花洲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定时定点举行展示展演活动,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宣传济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年,根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部署,李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员,“招收了一批水平高、喜欢传统文化的学员,皮影表演团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9人。”

这些对济南皮影有着浓厚兴趣的学员,大多数坚持了下来,组成了“皮影女团”。成员中有京剧专业毕业生、动漫插画师等,她们共同担当剧本创作、设计、表演、活动策划等职责,致力于为皮影戏赋予更多青春时尚元素。

这些“80后”“90后”为济南皮影带来了传承的希望,也不断激发出创作的火花。“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创作了《隔空拥抱》《亿心战“疫”》;针对中小学生,我们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金色的鱼钩》;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节点,我们创作了《老树新井》。今年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这个主题,我们创作了《大路朝前》《假戏真唱》等作品。”

一张蓝图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郅良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市文旅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文化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着力打造“文化济南”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文化和旅游业辐射带动省会经济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梳理,对重要遗产进行保护、抢救和修复,规划建设黄河博物馆等项目,建立具有泉城特色的黄河文化体系。

深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深厚内涵,促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打造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城子崖、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大红色文化遗存修缮保护力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济南原创”精品,重现济南“曲山艺海”文化大码头盛景。

(记者:陈炜敏吕传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