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
陕西,一个历史璀璨而厚重的文化大省,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优秀非遗文化的诞生与流传,非遗文化积淀深厚而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蝶变,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些年来,在我省各地,各具特色的非遗点或非遗体验中心,剪纸、泥塑、彩塑、糖画、蛋雕、棉絮画、农民画、面花、皮影、剪刀书法、秦腔、杖头木偶戏等非遗项目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人们静静观赏着,沉浸其中,穿越时光,亲手触摸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年轮和丰富而细腻的脉络,感知非遗文化之美好。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些你不曾了解过的非遗文化,让我们一起感受陕西非遗的力量。
Part01
陕北民歌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黄河、长城和黄帝陵,奇妙地相聚在陕北的黄土高原。陕北民歌,就生长在这样一块土地上;陕北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生长的民歌里。
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抒发着自己的豪气冲天,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世界。
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流传于陕北及周边五省区,其形式以信天游、小调为主,还有风俗歌、劳动歌、宗教歌等,内容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如人们熟知的《兰花花》《走西口》《赶牲灵》等;歌词多以七、九、十字为基础采取分节形式,节奏自由、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长。
作为陕北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其形式形成较早。并且由于陕北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得这一古老的民歌较好地保存下来,至今仍保持着陕北早期民间文化的许多特征,对于认识研究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陕北民歌爱好者加入,他们将会为陕北民歌注入新的血液和生命力,为它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Part02
易蛰香坊
易蛰酵母制香技艺是国家级香道师赵秋实家传的一种特殊的制香技艺。这种技艺讲究的是纯手工,纯天然,尤其是采用酵头蒸薰法,在现今国内制香业独一无二。
自清末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赵秋实是易蛰酵母制香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其祖训有言,“做好人,制好香,做良心香”。
前不久,易蛰酵母制香技艺,诗经里传习基地入选由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的第一批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约式体验点名单。
步入易蛰香坊,不经意间,已置身陕西秦岭终南山传统香文化,和易蛰酵母制香技艺的时光长廊,陶醉于温暖年华的幽香之中。
目前,这里的体验项目有传统香礼文化(香篆,空熏)易蛰手工香制作,包括香泥、香珠、香丸、香牌等等。
香坊以做香具起家,最终研发出了独特的制香工艺。
制香的材料取材终南山,聚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中草药,经过采摘、晾晒,研磨、胚乳、窝窖、泥搓,最后制香、晒干。
留香方法采用祖传的易蛰酵母窝窖,拂去草药的燥气、火气,使香更加平和,留香时间更长。
香,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最早用来祭拜祖先神灵,慢慢化作老百姓口中的“延续香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寓意一脉相承,易蛰酵母制香技艺也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不断传承下去。
Part03
鱼化泥叫叫
鱼化泥叫叫又称“戏人”“娃娃哨”“鱼化寨泥塑”,是一种彩色的低温陶玩具哨子,兼有音响和观赏双重属性。
因吹起时呜呜作响、委婉回转,故称为“泥叫叫”,其造型丰满、古朴、简练,多以戏剧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为主题,常用红、绿、黄、黑、白、蓝等色,吸取关中社火和秦腔人物造型特点,对比强烈,主次分明。
相传清朝末年,在鱼化寨东围墙村外的“娘娘庙”,就有制作泥叫叫的传统,每逢农闲时节,村子里家家户户取土做娃娃哨,送到西安城隍庙、八仙庵等地,由挑担小贩穿街走巷叫卖,十分走俏。
如今的西安,古韵新姿交融,老手艺新传承,许多在记忆中黯淡下来的老手艺,带着深深的文化烙印重回大众视野,在都市生活中再次熠熠生辉。
Part04
皮影
年,被誉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坚持传统皮影雕刻和皮影戏的演出,创新发展皮影文化资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抱市场,接受挑战和变化。
手艺人和创新并存,薛宏权就是其中一位传承人。
年,央视《叮咯咙咚呛》栏目来西安海选,薛宏权的皮影团队被推荐参与,然后“一鸣惊人”。现场五个评委抢话筒点评,主持人说:“在这个剧场看到的最好的节目,没有之一”。
薛宏权相当激动,第一次大胆尝试,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从此,在皮影雕刻和皮影戏上,大胆尝试,加入现代的元素,赋予皮影新的生命。
他的创新作品《富贵吉祥》《贵妃嬉鹦》作为收藏级珍品,受到大家的喜爱;创新皮影戏,人物更加的细腻,动作更加的逼真,人能做到的动作,皮影也能做到80%,创新剧目《喜儿》《老鼠偷油》《杰克逊》等等,前后上过央视等知名媒体,受到观众的欢迎。
在未来的生活中,他将继续创作新的作品,将皮影从道具中脱离出来,贴近百姓生活,做一些生活摆件,装饰品、挂件等产品,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Part05
洛南静板书
洛南静板书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公元年左右)就在洛南盛行,属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曾是盲艺人求生糊口的手段。
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说、打、敲、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音韵宏亮,吐字清晰,刚柔相济,古朴粗犷。
洛南静板书年3月被商洛市命名为市级非遗名录;年3月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
如果你想欣赏洛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豪迈与委婉兼具的民俗文化,还有民俗文化背后的故事,那么就来中国·洛南音乐小镇吧。
静板书、易蛰酵母制香、泥叫叫
看完这些你没听过的非遗项目
是不是拓宽了你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呢?
如果你想对他们有更多了解
可以去陕西各地的非遗体验店
好好体验一番非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