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12022学年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七年级(下)

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0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的速度  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

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而航天员在外太空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声音太小听不到

C.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AB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飞船外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听不到声音,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A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与传播介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今年三月份全国多地出现日晕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是由太阳照射在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后,阳光被分解成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据此推测“日晕”现象的原理与下列光学现象相同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日食形成

C

A.平面镜成像,其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不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

D.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

C

A.水面表面光滑,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凹凸不平;

B.地面凹凸不平,月光经地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D.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所以人感觉水洼处比较亮;月光经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人感觉地面比较暗,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中蜡烛A远离平面镜,所得的像会变小

C.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D.实验用带刻度的坐标纸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

A.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重影严重,影响实验效果,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的大小相等,实验中蜡烛A远离平面镜,所得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用带刻度的坐标纸可以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D

AB.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AB错误;

CD.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乙  D.丙和丁

A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示意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8.年9月我国将举行第19届亚运会,温州龙舟基地既是亚运会龙舟赛事举办地,也是龙舟主题公园。

(1)如图是现场图片,建筑物“龙楼”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是光的________现象;

(2)“龙楼”对面是一片大草地,烈日下,树影斑驳,小科发现很多呈圆形的“小光斑”(如图所示),实际上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①.反射②.实像

(1)[1]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2]树林中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

9.科学课的“活动”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将一根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________产生了声音;压紧钢尺的一侧不变,通过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即钢尺的振幅),我们会发现声音的________不同(填写声音的某种特性);若想听到的声音音调低沉一点,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钢尺。

①.振动②.响度③.右

[1]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

[2]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向右移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10.小科同学利用光具座等器材(如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并将结果绘制成图乙。

(1)根据乙图,当物距为37.5cm时的像距为________cm。

(2)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的像会偏离光屏中心,下列哪些操作方法可以让像重新居中:________。

A.小心将蜡烛适当往上移动B.小心将蜡烛适当往下移动

C.将凸透镜适当往上移动D.将凸透镜适当往下移动

E.将光屏适当往上移动F.将光屏适当往下移动

(3)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制成“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如图丙),一体机内成像部分结构和原理可简化为图丁,要使一体机中的像变大,a大小应如何变化:________(a表示镜头到人的距离,b表示镜头到像的距离),此时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A.是实像B.是虚像C.放大的

D.缩小的E.正立的F.倒立的

(4)为了确认该凸透镜的焦距,小科进行了如下探索,他将镜面垂直于阳光,在凸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根据透镜中心与白纸的间距s与对应的同规格白纸被引燃的时间t,绘制了图线戊。由图可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厘米。

①.25②.ADE③.减小④.ADF⑤.15

(1)[1]由图丁可知,当物距为25cm时,对应的像距为37.5cm,由于凸透镜成像时,光路可逆,所以当物距为37.5cm时,对应的像距为25cm。

(2)[2]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上移,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以将凸透镜下移或将蜡烛上移或将光屏上移,故选ADE。

(3)[3]要使一体机中的像变大,应该减小物距,即a减小。

[4]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DF。

(4)[5]由图戊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5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5cm。

四.解答题(本题共⒉小题,第28题5分,第29题5分,共10分)

11.按要求完成光路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并答题。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________;

(2)根据图中标尺,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cm。

①.见详解②.30.0

(1)[1]由题知,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2]由图知,A到水面距离15.0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点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也是15.0cm,则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

l=15.0cm+15.0cm=30.0cm

12.中国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请结合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你认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你认为操作者怎样操作,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皮影戏兴于宋代,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在光源和屏幕材质等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改进导致彩色皮影戏的出现?

(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1)皮影戏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把剪纸等道具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的剪纸用五颜六色来制作,透过的色光便是五颜六色的。

#晒出今天的好天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