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评价陕西皮影戏:"那皮影人和皮影道具的雕刻细极了,鲜艳极了,如果陈列在民间艺术品展览会里准可以列入上选"。
据说陕西是皮影戏的发源地,今天咱们一起聊聊陕西皮影戏的文化。
如果说西方国家先发现了电影,不如说中国才是电影发展很早的国家,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皮影戏诞生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个幕布,两个影子小人,还有人配音乐,唱戏曲,你能说这不是电影吗?
宋朝时西安皮影戏场面热烈,那看皮影戏人多的呀,简直堪比现在电影院的人,宋朝时的皮影戏叫灯影戏,它是一种用燃烧的蜡烛作为光源,蜡烛光源照射到由兽皮加工做成的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咱们看过电视剧里的皮影戏,近期播放的电视剧《玉楼春》里主角后来以皮影戏为生,只见他站在白色幕布后面,双手拿着皮影,嘴里还唱着戏曲,另外还有同乐器搭配,看完以后,有一种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里关于皮影戏的起源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因病去世,他每天茶不思饭不想,日夜思念。有一位叫李少翁的大臣,有一天,他路上遇见一个可爱的小孩,正用手拿布娃娃玩耍,娃娃的影子倒映在地面上,栩栩如生,这个李少翁也很聪明,他回家用棉布裁剪,然后制作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在影像上手和脚连上木杆,黑夜时点了一根蜡烛,请汉武帝观看,这汉武帝一看心中特别高兴,还赏赐了李少翁,这是个有趣的故事,也说明皮影戏从老百姓到皇上都喜欢。
而现在的皮影戏更加丰富多彩,走进西安皮影戏场所,你问皮影戏老板关于皮影戏的知识,他们会告诉你,想要做出一场皮影戏,他们通常都是要经过选好的皮,制做,画出来稿子,过稿子,刻出来图案,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余刀,包括幕后还有吹拉弹唱的,他们分工明确,虽然一场只有二十几分的表演,耗费的功夫却很大。
皮影戏好看,缺少不了一样东西,它就是和皮影搭配的秦腔,有关资料记载:秦腔也发源于西安,不知道你听过秦腔没有?我有一次看戏曲台,无意间听到一曲好听的戏曲,后来知道了它叫秦腔,声音婉转动听,如天籁之音,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碗碗腔是秦腔的一种,它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名“灯碗腔”,因击节乐器小铜碗和演皮影需用灯盏照亮子而得名,它的特点是唱腔真的声音和假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什么是真假声混用?演唱的时候,真声多用于小生、小旦和青衣,假声则多用于拖腔,如果还是没有看明白,有机会来西安听一曲碗碗腔就明白了。
周末休息,我和老公去了一趟西安,我们去了一家皮影戏场馆,场馆不大,但是人却很多,
场馆里摆着各式各样的皮影,我问老板这些皮影是用什么做的呀,老板热情的告诉我:"这些皮影大部分都是猪皮做的",看着眼前这些皮影,个头不大,做工精巧,这一排一排十分整齐,这是需要多少汗水才能做出来呀!
场馆拐角处,现在正上演着一幕皮影戏,于是凑到前面,看看传说中的皮影戏到底有多精彩,和电视剧中的一样令人震撼,三到五人一组,主演一个剧情,这种剧情都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娶亲,迎亲,相亲,这些都是人们都很喜欢看的故事,今天看的这场表演是相亲,一个男人假装卖货郎过来看媳妇,当媳妇出来买货时他看到媳妇长得很漂亮,心里乐极了。
相亲这么简短的一个小故事,约摸一刻钟演完,但是整个故事完整,细节到位,搭配上碗碗腔的细腻、幽雅、独特、悠扬、清丽的唱腔,让你可以有一种代入感,你觉得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你。
我和老公看完皮影戏,欣赏完皮影戏场馆,十分感慨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西安的皮影戏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现在西安的皮影戏已经留传到各地,国内国外的人们都一致叫好,虽然皮影戏已经在许多地方兴起,但是想要看一场正宗的皮影戏,一定要来西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