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回来,爷爷喊你看皮影戏了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看牛皮,熬眼皮”。这是一句江汉平原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它所传述的是农民们不惜熬夜观看皮影戏的事。从一句俗言的产生,足见皮影戏这种古老的曲艺在民间植根之深,影响之广。“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小编的小镇上修一条柏油马路,请来了皮影戏班唱戏。在江汉平原有一个风俗:在进行一些工程施工时,要敬神明,祈祷工程顺利完工。白天请和尚道士来作法消业灾,祭拜神明和土地爷、城隍爷,配以三牲六畜、香烛纸钱。晚上请戏班来唱戏或是请皮影戏。这也是江汉平原一直流传下来的风俗。小编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民间艺术就是皮影戏,八十年代电视不普及,电力也不像现在稳定,所以最盼望的是皮影戏班来表演,那时候农村的草垛上、树上、墙上、空场地上都是人。小时候一些让小编回味无穷的民间故事很多都是从皮影戏来的,如:武松打虎、包公审案、醉打金枝、薜刚反唐、三娘教子、梁祝姻缘等,这些流传盛广的民间故事通过皮影戏和评书就这样传承下来。现在这样的民间艺术慢慢在衰退。年轻人不愿意学,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一般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这门手艺。“皮影戏耍、唱都需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看似简单的技艺,求精却相当不容易。有的子弟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苦就半途而废了。所以现在皮影戏班也都是老一辈50以上的人,小编也不禁为此感到惋惜。欢迎阅读小编的作品,喜欢请点赞、评论,以后继续为大家贡献优质作品。渔樵之子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的新时期农民,现开通百家号书写农村文化与精神文明。由于精力有限,现面向全国读者征集素材,三农为主{农村生活、农村创业、农村民俗、新农村建设)。文章需图文并茂,视频也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