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渭南戏曲之乡,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4369.html

陕西的关中渭河平台东部,就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渭南市。渭南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早就在秦汉的时候,又冠上了“省垣首辅”这个美称。渭南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是闻名的戏曲之乡,今天,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番,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渭南华县皮影,是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融合了民间的美术与戏曲。仅仅用一张牛皮或驴皮,通过制皮,雕刻,染色等复杂工艺,把影人的表情,服装表现得唯妙唯肖,出神入化,这是何等的神奇,何等的功力?

影人受汉代画像石传统影响,融入了唐代的壁画的风格,在人物雕刻上参照了元代的杂剧人物,刻出的皮影脸谱多达余种,他们的肢体形态各异,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的骑着战马,英雄气魄,有的拿着刀枪勇进杀敌,有神仙,有妖魔鬼怪,在灯光照射下,隔着一层亮布,艺人们就这样通过人物的半边人脸,手巧灵动,演绎一出出好戏。

皮影戏演得好,除了皮影做得好,戏剧也要唱得好。皮影戏的吹拉弹唱,具有独特伴奏的韵味,它的唱腔以碗碗腔为主,唱腔人声调刚柔并济,征战气势激昂,话悲苦时婉转缠绵。华县皮影,一个人可以操作数十,多至上百个的皮影,不慌不乱,淡定自如,综合水平以是炉火纯青,不愧是中华一绝,堪称是“电影之父”。

渭南华阴老腔,是一种特别的老腔唱空,它起源于明末清初,开始是双泉张家户本族的家族戏,声腔刚直高亢,气魄磅礴豪迈,有最早摇滚之说。在这里人们代代相传,从唱腔中感受到人们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在黄土高波随兴歌唱的豪迈。

华阴老腔采用独特的檀板作为拍板作节奏,也是这个剧种的独有特色。这一拍板也是有来由的,据说是之前船工带船时,为了让船口齐正,一边喊号子,一边用木敲打拍子,也就影响至今。

华阴老腔,一台戏只需五人,分别是指挥人,副指挥,主唱者,后台和板故。唱者把生旦净末丑的角色都担任了。不管是在村口表演,还是上台表演,他们的道具都是十分的纯朴,或者可以说是土到掉渣——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就这样随着传承千年的老腔,回荡在人们的心田,原生态十足。唱戏人已将对本唱得滚瓜烂熟,从北宋、金、元时期到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唱词句句铭记在心。华阴老腔已经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入进名录当中。

合阳提线木偶,起源于汉代,渊源久远,到了唐朝,明清,比较兴盛。人们一开始是用柳木雕刻成的木偶,后来改用了桐木。艺人在雕刻时,会根据人物的特征,融入自己的感情,把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再用不同色彩,来体现人物的善恶。即使是寥寥数笔,简练线条,也能将人物生动传神,这就是艺人出超的艺术体现。

合阳提线木偶,还会走入幼儿园,让孩子们从小就耳闻目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对合阳提线木偶的传承教育培养。合阳提线木偶还举办剧团,也经常公开演出,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巧,合阳提线木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同州梆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曲牌多达多首,同州梆子因为伴奏乐器用枣木梆子击节,所以得此名,它是梆子腔鼻祖,有着深远的影响价值,明末已经有同诈梆子的表演活动,其历史也是相当悠久。

同州梆子的唱腔风格以满宫满调,音乐慷慨激昂,是同州人民向往和追忆的古老剧种,能唤起群曲对戏曲的热爱,也活跃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

在渭南,听老腔,看皮影,观同州梆子,就如同遇见千年瑰宝。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地方特色,悦人悦己,给世世代代留下一份历史文化。没有专业的乐器,却能够奏出惊天动地的声势,用一腔老腔,传唱了历代的种种故事。

走一趟陕西渭南,探防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戏曲之乡,还是鼓舞之乡,手工艺之乡,一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