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戏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其二,在文学上它特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剧本。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剧本、舞台、演员、观众是戏剧的四要素。剧本(即戏剧文本〉是一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戏剧规范和制约排练、演出的依据,是一台戏的先决条件。舞台是戏剧活动发生的环境,蕴藏着戏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演员是戏剧活动的核心,通过声音、表情、动作把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特性表演出来,也就是说,富有表现力、创造力的身体是演员表演的工具,或如刘建在其《无声的语言》里提到的那样:“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是由人的身体符号外泄而出的,人的每一表情、姿势、动作都是一种符号,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一出完整的戏剧活动离不开观众,演员和观众是戏剧活动的两个参与者,他们必须同时在场,针对戏剧传达的信息展开交流和审美:交流的话题是关于一个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冲突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和演员所塑造的人物;审美的对象是戏剧故事世界的信息(情节)和传达信息的形式(表演)。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合了文学、音乐、造型艺术、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文学,主要是指剧本;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牙,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舞蹈,只要指舞剧、歌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则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作为文学的戏剧,或者说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演出的脚本,即剧本。剧本创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将它搬到舞台上演出,只有完成演出,才是戏剧艺术最终的、完整的呈现。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剧本是可以作为文学样式来阅读、欣赏的。但是,剧本不能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更不同于那些创作出来不适合舞台演出,或者根本不能在舞台上演出的案头戏(或称书斋剧)→一只能够放在案头阅读的剧本,如:王尔德的诗剧《莎乐美》。戏剧中包含文学艺术的元素,但“戏剧在本质上并不是文学”。有的人能成为备受尊敬的文学家,但他们不具备为舞台写作的能力,无法成为优秀的戏剧艺术家,如: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雪莱;反过来,许多剧作家是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但不能称为优秀的文学家,他们的剧本一旦被当作文学来赏析,就不免显得文笔犀弱,如: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Neill)的作品。只有极少数人能同时称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戏剧艺术家,如: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儿童戏剧是戏剧的一个分支。关于儿童剧,((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定义为: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的一般的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幼儿戏剧是儿童戏剧中以幼儿为服务对象的部分。从作品的来源看,幼儿戏剧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专门为幼儿创作或改编的戏剧;第二类是适合幼儿参演、欣赏的儿童剧;第三类是适合幼儿欣赏或部分参演的“全龄戏剧”。从表演的“舞台”来看,幼儿戏剧大致也有三类:一类是在剧院作为商业演出的戏剧;第二类是幼儿在成人的编导下在幼儿园、家庭或其他场合演出的戏剧;第二类是作为幼儿游戏的幼儿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