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第集:
河南罗山
《中国影像方志》第集:
河南罗山
来源:CCTV10
罗山地处豫鄂交界地带,南枕巍巍大别山,北依悠悠淮河水。是一块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的富饶土地;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北国江南”的美誉。罗山大地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隋开皇十六年定名罗山县至今,闻名中外的商周墓地——莽张后李文化遗址,素有“小殷墟”之称,是江淮文化的典型代表,墓地出土的白酒为世界最古老的酒,距今有多年的历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据艺人们传说,罗山民歌的演唱,在清乾隆年间非常兴盛,到了清咸丰年间,罗山民间音乐发展到鼎盛阶段,民间乐班相当普及,几乎每个乡村都建有乐班团队。罗山民歌源远流长、藏量丰富,主要流传的有秧歌、茶歌、山歌、夯歌、情歌、车水歌、灯歌、儿歌、童谣、号子、小调、新民歌等三十多类,独具豫南地方特色,罗山县皮影戏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戏始于北宋,兴盛明、清,已有近千年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不倦的艺术追求,罗山皮影戏逐渐成熟。清朝末期,罗山皮影艺人詹国祥亲往河北滦州,拜慈禧太后御前皮影戏艺人苏鼎山为师,学成了宫廷皮影表演艺术,回到家乡组团演戏传艺授徒。自此,罗山皮影戏越传越广,经常应邀演出,还为湖北、安徽、驻马店、南阳等地传授了一大批皮影艺人,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江淮皮影戏,师傅在罗山,江淮皮影戏,罗山为正宗!同时,罗山制作的皮影远销皖、鄂、赣等地。
《中国影像方志》第集:《河南罗山》拍摄部分现场
图文:罗宏
版权所有禁止借用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