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静
出版时间:-08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ISBN:1
内容简介《从人神共娱到生存追求: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乡土叙事》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杨静副教授撰写的一部艺术人类学专著,曾获年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这是一本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以乡民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田野民俗志。本书用大量的田野资料、民俗志深描,展示了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表演时空和仪式过程,试图揭示这一特定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模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脉络等地方性知识。
绪论部分对皮影戏从“民艺”到“非遗”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讲述“我”误入田野的经历,为本书围绕皮影戏“仪式功能”的研究重点做了必要铺垫。正文部分,从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生成的生态时空、皮影戏的表演与文本以及它所依存的庙会文化进行了全面呈现,让读者跟随田野镜头对环县道情皮影戏有了整体了解和直观感受;接着,作者对环县道情皮影戏所折射的乡土信仰体系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建构,重点阐释了乡村戏剧仪式展演功能;最后通过大量访谈资料和个案分析,挖掘并分析了蕴藏在这一地方戏中的艺人生存动力以及文化创造能力。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批准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中国皮影戏”大家庭中重要一员。对于外界而言,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一门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对于艺人而言,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一门能养家糊口的“表演技能”;而对当地民众而言,环县道情皮影戏则是一种能沟通神灵、达成愿望的“宗教仪式”。
杨静副教授从到年间,独自一人在环县的沟梁塬峁间穿行往返,迎着风沙、顶着烈日、披星戴月、走村看戏,她想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记录和保存这一方乡土戏剧的历史瞬间,并能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和思路,透过“物”看到背后的“人”,体现出人类学者天生的人本主义关怀。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的那样:“民间文化本与民众生活血肉相连,如果能把对民间文化本身的兴趣升华为对一方民众生存状态、对底层民众心理的终极关怀,那不正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担当和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吗?”
撰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级硕士研究生周琴
作者简介杨静,(~)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文学博士,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成都市城市管理美学智库研究员,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社区规划师,成都爱之书公益服务中心(慈善组织)理事长。研究领域:民族民间文化、非遗文化、生活美育等。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教厅、省社科联基地项目2项,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从人神共娱到生存追求——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乡土叙事》,获得年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年发起“文化书屋”公益项目,迄今已为四川凉山州、甘孜州捐建26个图书室;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两次荣获四川省银奖。
编辑
谷云飞
审核
李国太
文献与田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