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2879.html杂谈广德移民文化之皮影戏周大超广德皮影戏,对于今天的广德人来说,已比较陌生了,然而,她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深受广德及周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戏剧,演出足迹遍及苏浙皖毗邻地区的宣城、郎溪、广德、长兴、安吉、宜兴、溧阳、句容等地。这里需要特别说说的是,广德皮影戏来源于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罗山县、光山县一带,是广德移民文化的一朵奇葩。清朝末叶,大规模的河南、湖北“下江南”移民先后在广德的北乡和南乡落户定居,繁衍生息,他们也自然地将原籍的文化艺术“移植”到了广德。这其中,河南光山、罗山的张雁斌、梁子英、汪金宽等艺人,就将当地的皮影戏带到广德,并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了后来的广德皮影戏。广德皮影戏第一代箱主(又称班头)是张雁斌,箱主拥有皮影、帐幕、道具、乐器等。第二代是余雁堂、肖轩元、彭正道等人,第三代传人大都为第二代的子女及徒弟,有刘蛮子、管南山、李文会、丁胜志、李生财、郑世发、陈庭康等人,第四代亦如此。比如,第三代传人李文会,兄弟四人都唱皮影戏,他们的父亲便是第二代传人肖轩元,老家是河南罗山县。因肖老师傅招赘至李家,后人遂姓李了。这样,按传承算起来,皮影戏在广德的历史有一百年左右,大约四代传人。鼎盛时期,由原来的一担箱发展为五担箱,仅第二代传人肖轩元一家便拥有两担箱。而所谓“一担箱”,即一个演出班子,约七八个人。皮影戏主要是靠艺人用竹棍操纵皮影,在幕后灯前塑造出种种影像、动作,再伴以声情并茂的唱腔和文武场来完成传统戏剧演出的。皮影子经特殊工艺处理过的半透明牛皮制作而成。据说,湖北的皮影是“镂空”制作的,而来源于河南罗山的广德皮影很少有“镂空”的。广德皮影影身长一尺三寸,影片造型生动,雕刻精细,色彩鲜艳。为了便于携带,一影多用,影身共分三类:一、头饰,有皇冠、帅盔、方巾等;二、头像,有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三、衣体,即各类衣着和身体合一的躯体。这三类影片雕好后,涂上彩色颜料,然后在躯体的颈部装上“鱼口”(即小插销),以便随时搭配、安装成不同的人物皮影。一般讲,一担箱约有百余件影体,但演出时却能在帐幕后达到千军万马的效果来。一担箱的班子,有七人的、八人的、九人的不等,按皮影艺人的说法是“七紧八松九消停”。以七人班为例,演出分工是前三后四:前三人负责操纵皮影和演唱;后四人负责文武场,是一人吹唢呐,一人小锣,一人大锣带钹,一人打鼓带板。说到这文武场,也还有个地域区别,即同是河南的皮影,来自光山的是以唢呐声作为演唱的“帮腔”,而来自罗山的皮影,却基本不吹唢呐,是以众人合声帮腔。广德皮影戏的唱腔融合了京剧、豫剧、花鼓戏以及地方民歌等特色,创出了自己独有的腔调。唱腔分生、旦、净、末、丑五大部,每一部又有“拨子”“二拨子”“哭天恩”等曲调;每一曲调又分绝句、平句、阳句三种,绝句唱词的末尾打击小锣、小钹,而平句、阳句唱词末尾则以打击乐和帮腔来填补。在唱腔的音乐特色上,河南皮影又和湖北皮影有区别:湖北皮影以京胡伴奏,唱腔基本以京剧腔调为主。笔者曾走访现居住广德独山的七十七岁皮影艺人丁文良和李金娥夫妇。丁文良的爷爷辈是从河南罗山县陈乐土寨丁家岗移居到广德“小北乡”的。而李金娥便是皮影老艺人肖轩元的孙女、三代传人李文会的女儿。当提起皮影戏,这老夫妻俩马上“精神”起来,一往情深地回忆起广德皮影戏的点点滴滴。比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即出门开台唱戏,直唱到早稻插秧农忙了才收台;六月廿三是火神爷生日,也要出门开台唱戏;每次开台前,都要烧香、蜡、纸草供祭三牲,皮影箱主还要供“乐王仙师神位”,“乐王爷”位子甚至比“土地爷”还重要;皮影戏箱分“大箱”和“脚箱”,大箱置戏台上首,脚箱放戏台下首,凡“吊须”(老生)、“黑净”(花脸)等“大线”角色的影子放“大箱”,而“花旦”这类“小线”角色的影子则放在“脚箱”中;等等。当谈及广德皮影戏的唱腔时,李金娥老人更情不自禁地介绍自己当年就是前台唱腔的,而这必须是“满堂滚”的角色,生旦净丑都能唱。后来,她干脆边介绍边唱起来,虽然年近八旬,但仍吐字清晰,嗓音圆亮。从她的唱腔中,我们能很明显地听出河南移民带来的地方文化韵味。比如,她的小生、花旦唱腔,多有广德北乡邱村、流洞、新杭一带(均系河南移民定居区域)民间薅秧、车水等山歌同音重复、刚柔并济的味道;老生(吊须)、花脸的唱腔,则更多地含有河南豫剧那激越、高亢的声律。最后,李金娥老人还以小生唱腔唱了四句:“春景桃花隔岸红,夏有荷花满池中,秋飘丹桂香十里,冬雪寒梅伴老松。”唱得词意清雅,乐音婉转。这,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一个老艺人对皮影艺术的热忱、执着,更让我们体味到皮影戏这枝广德移民文化奇葩的芬芳。另附“广德皮影戏曾演出的部分戏曲曲目”,以作这篇移民文化记忆的补缀。附:《广德皮影戏演出戏曲部分曲目》古装戏:《封神演义》《前七国》《后七国》《隋唐月唐》《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征东》《征西》《杨家将》《温凉盏》《日月镜》《龙凤衫》《五凤还朝》《生铜棍》《血灵牌》《探孟州》《三树奇花》《取四川》《三板书》《踩仙桥》《金丝桥》《打金枝》《金牛关》《双彩楼》《双驸马》《打銮驾》《访江陵》《张四姐闹东京》《杨八姐取金甲》《闹香山》《金枪定九州》《下南塘》《五女征南》《三铜塔》《莲台山》《高门王贵》《摘金牌》《铁笼山》《当腰裙》《大血袍》《小血袍》《下西洋》《涌金桥》《三打三高》《三征北海》《双龙带》《南唐取印》。现代戏:《敌后武工队》《花田审》《海山归帆》《半夜鸡叫》《龟与鹤》〔童话剧〕《小花猫钓鱼》〔童话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