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铁枝木偶戏是潮汕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面临失传的非遗戏剧文化。在“涟漪行动第五季·家园留声机”的活动中,我们用30天的时间,在潮州市金石镇等地开展调研。我们以国家级传承人陈培森作为主要访谈对象,开展专访,纵向链接道具制作人洪锡秋以及广大群众,前往铁枝木偶博物馆进行学习,追踪演出现场,从多维度探究铁枝木偶的行业形态和未来发展。我们将调研成果以寻声视频、创意视频、传声推文等形式呈现,同时撰写《家园一方志》,希冀留住家园独特声景。
调研成果的推文将通过系列进行展示,从对话非遗传承人、云游博物馆、精彩剧目转播讲述铁枝木偶的产生、现状、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团队介绍
何烨
同济大学
级土木工程
?全靠队员带飞的队长
刘东妮
华南农业大学
级行政管理
?访谈先锋
邱韫淇
中山大学
级档案学
?文采库与文案出品人
苏湘晗
中山大学
级金融学
?摄影剪辑小天才
曾繁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级建筑学
?假装外向的宣传委员
行动总览
1月14日-1月25日
明确调研思路和方案,完成立项工作,联络受访者
1月26日-1月28日
专访传承人陈培森老师,参观铁枝木偶博物馆,采访群众
1月29日-2月15日
追踪木偶戏表演现场,整理图文资料,复盘总结
2月16日-2月22日
剪辑视频,编辑推文,撰写《家园一方志》
01
回忆·家园独特声景
曾经星罗棋布的事物,却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淡出人们的视野。只当心血来潮想要目睹一场好戏时,才会意识到那些画面已留在好些年前......
报道潮州金石镇龙阁木偶团的旧报纸
在潮州城乡各地,每逢重要传统节庆活动,当地人往往会请来铁枝木偶戏班,热热闹闹演上几天几夜的戏,以此祈愿平安幸福。铁枝木偶戏因热闹实惠、形式独特曾一度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戏班所到之处往往一早就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由于时代变迁,演出市场日益萎缩,许多从业人员不得不离开戏班到别处谋生,技艺面临失传。
龙阁木偶团往年在牌坊街表演
潮州铁枝木偶戏,由于脱胎自皮影戏,时至今日,潮州人仍俗称其为“抽纸影”。宋代末年,皮影戏随中原移民传入潮州,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去掉,把偶像从平面改为圆身,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主竿在人偶背部中间,侧竿在人偶左右两臂,因此得名铁枝木偶戏。
大部分铁枝木偶戏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表演时后台由三至四人操纵木偶,盘腿而坐,每人操纵一至二尊,后面伴唱、伴乐者九至十二人;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表演过程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动作,呈现独特的操纵技艺。
数百年间,潮州艺人的智慧,使它完成了华丽的蜕变,形成独具地方风情的木偶戏。脸谱是大吴泥塑、服饰是潮绣、唱腔是潮剧,从道具到表演,竟然集结了潮州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上铁枝木偶戏本身同样是国级“非遗”,不免令人由衷赞叹。
02
对话·非遗大师心声
潮州市金石镇有浓厚的木偶戏底蕴,龙阁木偶团是远近闻名的剧团,我们前往拜访团长陈培森,了解剧团的传奇故事,倾听从业人员的心声。
陈培森,年生,广东潮安人
潮州铁枝木偶戏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潮州工艺美术大师
展叶护根,勇接重担
陈培森与铁枝木偶的情缘,还要从他父亲陈旭庭和龙阁木偶团的故事说起。
陈旭庭,年生于潮安县金石镇龙下村,他出身贫苦,9岁父母双亡,11岁便进了邻村的班从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成为远近闻名的师傅,在当地广受好评。而后由于革新意见分歧于年自立门户,创办了龙阁木偶团。木偶团在潮州各地演出,声名鹊起。
陈旭庭(中)与儿子陈培森、孙女一起切磋技艺
(来源:南方网)
龙阁木偶团创办的时候,陈培森只有十五六岁。课余他经常到剧团打下手,协助安装舞台,观摩学习一些操作木偶的技艺。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曾想要退缩,但是父辈们的付出使年轻的陈培森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暗暗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年中秋,陈培森替抱恙的父亲参加“香港潮州节”活动,自此挑起大梁,带领龙阁木偶戏团一路革新,还顶住压力建立了金石铁枝木偶博物馆,一力为潮汕铁枝木偶的未来奔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陈培森继承父亲的衣钵,为了将这项宝贵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这项技艺,他已连续七年在村里的小学进行义教。年同村的新加坡的潮裔作家蓉子十分重视铁枝木偶这项技艺,不甘其后继无人,便提供资金购置设备、道具等,联合陈培森开展“铁枝木偶进校园”公益活动。同时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陈培森不辞辛劳地将铁枝木偶启蒙与教育带入周边乡镇许多学校。
铁枝木偶进校园
陈师傅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都会在村里的龙阁小学开设铁枝木偶戏的课后兴趣班,完全公益免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时间安排自愿参加。考虑到木偶重量和操作难度,所以培训对象主要是四、五、六年级的同学。陈师傅言及: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到五年级能做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六年级能熟练表演,甚至参加省级比赛、获奖。
陈培森在龙阁小学铁枝木偶培训基地定期教学
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他也感到欣慰。因为开展“铁枝木偶进校园”活动,村里小学也评为“广东特色学校”。虽然由于时间成本等原因很少有学生一直做下去,陈培森说到,培养个学生,哪怕有1个还是2个学生能够记住这种技艺,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走向世界,绽放光彩
进入21世纪,铁枝木偶戏的市场需求日渐式微,面对种种难题,陈培森意识到,要让传统技艺不落伍,就应该走出去,博采众长,继续加以改革创新。于是,他多次到福建、四川等地,观摩其他木偶戏种的表演,与各地艺人交流心得。回来后便独自琢磨表演的窍门,有时一个动作就潜心钻研几个月。他也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破传统,编排了许多现代题材的剧目。
陈培森基于传统技艺开发符合当代人喜好的剧目
不仅如此,陈师傅也立志要带领铁枝木偶戏走向世界。年,木偶团应国际木偶协会德国分会的邀请,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民木偶团体赴欧洲在德国16个城市巡回演出。参加奥地利第15届国际木偶节,受到国际木偶界的瞩目和欧洲观众赞扬,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同年,龙阁木偶团被授予“中国第一团”称号。年至年,木偶团先后受邀前往匈牙利、荷兰、德国、泰国、白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家参加演出,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年龙阁木偶团与德国木偶分会副会长劳达格先生合影
(来源:南方网)
陈师傅对于国际间的交流和文化差异印象深刻,他记得年到德国表演,为了方便就带了折叠角钢去搭建舞台,外国人却说他们想要看最原始的、用竹竿搭的舞台,感觉这种文化差异很有趣。如今博物馆的二楼陈列着哥伦比亚的木偶,是陈培森到当地演出时与当地的木偶工作者互换木偶以作留念带回来的。陈培森感到海外以及我国的大城市的戏剧氛围比我们小城市浓烈,群众对戏剧的需求高,他认为这是我们潮州小城需要向外界学习的地方。
同舟共济,为艺坚守
一项技艺的背后从来都不可能仅仅是一个人、一支队伍的坚守,每位精致的木偶和演出人背后还有木偶的制作人。来自揭阳的洪锡秋师傅传承了三代技艺,是为木偶们制作衣服的手艺人。陈师傅与洪师傅的合作关系相当融洽,多年的配合也让他们形成了默契。木偶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有了洪师傅专业的支持也使得陈师傅更大胆地进行创新。
洪锡秋与陈培森畅谈木偶戏行业发展
木偶的制作主要使用木材,衣服的制作则根据身体的尺寸,经过画图、裁剪、机器缝纫等步骤才能完成。由于这方面的需求量较不大,所以机械化程度并不高,陈师傅定做的个头盔需要洪师傅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陈师傅和洪师傅共同配合,为木偶戏的创新、推广共同努力,携手共进。
为了使得铁枝木偶戏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陈培森老师在潮安区金石镇主持修建了潮州市金石铁枝木偶博物馆。在下一篇推送中,我们将带大家一起到博物馆里面,感受铁枝木偶戏这门独特的艺术。
排版:曾繁基
文案:邱韫淇曾繁基
访谈:刘东妮何烨
摄影:苏湘晗刘东妮
传播共创志愿者:冯佳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