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见习记者庞婷)“大家好,我是‘青铜人’,我是‘青绿腰’。我来自三星堆,我来自春晚……”在年服贸会文旅专题展里,两位皮影戏演员为记者表演了他们正在创作的《青铜人的故事》。
皮影戏演员表演《青铜人的故事》(央广网见习记者朱冠安摄)
让中国文物“动”起来
“我们用民间艺术的形式结合三星堆这些古老的文物,通过表演皮影戏将文物动态化,让中国文物‘动’起来。”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院长、北京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说。
据了解,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简称“龙在天”)为参加本次服贸会,专门设计了编钟、青铜面具等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的皮影,同时展出的还有15种不同运动造型的“冬奥主题皮影”文创产品,包括冰壶、花样滑冰、越野滑雪等。
在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出的皮影编钟(央广网见习记者庞婷摄)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的大多数成员,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袖珍人”(指身高相对矮小的成年人)。据了解,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成立于年。成立之初,王熙请了很多专业皮影戏演员,他们技艺精湛,表演也十分卖力。但苦于人们的兴趣点已经从皮影这项古老的技艺转移到了其他娱乐活动,剧院观众寥寥无几,入不敷出之下,演员们也一个个离开了剧院,而年轻人也鲜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这让王熙意识到,人才紧缺和传统技艺失传是皮影艺术传承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王熙了解到了“袖珍人”这一群体,为解决皮影戏人才青黄不接的难题,推动传统皮影技艺传承,年王熙带领龙在天推出“袖珍人爱心皮影”公益项目,免费培训多名“袖珍人”成为皮影艺人。该项目得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的大力支持。“我们现在有袖珍皮影艺人30多个,平均年龄26岁,平均身高1.28米。”王熙介绍道。
“我从小就喜欢皮影戏,对皮影戏情有独钟,家里的长辈演过皮影戏,算是皮影世家。”年加入龙在天艺术团的鲁德峰,如今已经成为团里的一名资深演员,他说,“我想把皮影艺术传承下去,这对我和团里的小伙伴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价值归属感。”
王熙向记者介绍,团里的袖珍演员此前大多都没有接触过皮影戏,因为身高原因在就业方面曾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了解到艺术团招收“袖珍人”后慕名而来,“很多人在经过培训后爱上了皮影戏,加入了传承皮影艺术的行列。”濒危艺术与弱势群体的有机结合,在这里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守旧”不忘创新科技为传统皮影艺术注入新生命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我国古老的皮影艺术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皮影戏如同一场历史大戏,演绎着时代的更迭与时空的流转,在经历了繁荣和落寞后,千百年后的今天,它在传承与保护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与时俱进。为了让皮影戏更具可观性,我们创新表演形式,融入声、光、电技术,结合风雨雷电特效,让表演更加栩栩如生。”王熙介绍,龙在天打造的6米皮影雕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通过技术手段让人物局部动起来,并加入唱腔、灯光,为观众观看皮影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龙在天艺术团在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出的文创产品(央广网见习记者庞婷摄)
除了融入新科技,龙在天艺术团在创作理念上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皮影艺术文创产品的开发,积极推动皮影艺术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系列文创产品借助网络线上和线下营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年4月28日,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成立,王熙担任办公室主任。为解决皮影艺术受场地局限、传播影响力小的问题,年9月,皮影艺委会与抖音平台合作,推出“皮影抖音尬舞天团”活动,3天时间吸引2.9亿人次点击欣赏。
年,龙在天打造的“京西皮影非遗园”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龙在天为冬奥研发的皮影“冰裳蝶舞”获得北京市残联文创大赛金奖,并入选“北京礼物”,入驻冬奥村,受到外国运动员的好评。
“守艺”皮影古老技艺传承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年,皮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非遗技艺正在失去活态传承的土壤,陷入传承断代的窘境。在与王熙交谈的过程中,她不止一次提到“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传承皮影戏”。
为了让皮影艺术在新生代中传承,龙在天广泛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和“非遗研学”活动,并为学生出版皮影教材,研发皮影教具,在学校建立少儿皮影剧社,举办“全国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展演”活动,让更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