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的皮影史从辉煌到保护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非遗馆最近有一家新店——德润阁——入驻,他带来了一项有趣的东西——皮影。

皮影店的负责人叫何怀玉。

何怀玉生于皮影世家,他的太爷爷何德润在南派皮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父亲是湖南知名的皮影大师。

他们家,可以说是皮影史的一个缩影。

太爷:皮影族的宝贝

何德润

何怀玉的太爷爷何德润,在中国皮影史上有着巨大贡献,被称为皮影族的宝贝。

何德润年开始学唱皮影,那个时候,皮影更多的被称为影子戏。

早在前清时期,皮影就遍布长沙城乡。在那个娱乐活动并不怎么丰富、选择性不多的时代,皮影十分受人追捧,看皮影戏就和现在的年轻人看3D电影一样时髦。

那时,村里有喜事或逢年过节,乡民会请戏班子去唱戏助兴,这其中皮影尤其受欢迎。一般选下午或晚上出台,唱足3个小时。

解放前,长沙庙宇甚多,大庙及会馆都建有戏台,在这些地方,长沙皮影戏常演寿期戏,如二月初二的土地戏、三月十五的财神戏等。另外,在街巷乡间,如某家失火,就演两本影子戏以谢火神;农村秋收后,就演“禾苗戏”。农闲时,就演整本,一家一本,一个屋场连一个屋场,连续演一个多月。

著名剧作家田汉曾说:“影子戏是我接触戏剧的起点。”

彼时皮影戏受到很多人喜欢,何德润的皮影戏唱得极好,在皮影界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何德润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前辈,他唱皮影,并不落窠臼,除了常规的戏本,他还大胆进行创造。

以他为主创作的《龟与鹤》、《差不多》等剧目,在年布加勒斯特第三届国际木偶节上,荣获最佳演出奖。

《龟与鹤》此后更是在国际上屡屡斩获大奖。

▲《龟与鹤》剧照,资料图

《龟与鹤》全程没有一句台词,靠龟和鹤灵动的姿态演绎了一个寓言故事,而且该剧完全用国乐丝竹伴奏,突破地方语言的束缚,为皮影注入了新的血脉。

何德润开创了一个皮影的新时代,很多地方重金邀请前去唱皮影,他更是曾被多位国家领导人接见。

在何德润这里,你能窥见在那个时代,精通一门手艺的人是多么的被人尊重。

父亲:皮影传承人

何志明

何怀玉的爷爷继承了太爷的衣钵,亦是一位出众的皮影艺人,但过世比较早,所以现在谈到何家的继承人,更多的会谈及何怀玉的父亲何志明。

何志明13岁就学做皮影,等到16岁,正式拜彼时的皮影戏大师杨嘉兴为师。

何怀玉解释说,他父亲之所以没有拜何德润为师,是因为这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拜自家人为师。

何志明对皮影的喜欢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精通吹拉弹唱,而且所使用的皮影全部亲手制作。

早些时候,皮影的原材料并不是皮,而是纸,后来因为纸容易发霉、断裂等原因,于是向皮转变。

一张皮影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有时需要手工雕刻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艰苦的过程。

何志明制作的皮影参考了中国古代帛画、壁画等,制作的皮影色彩瑰丽,栩栩如生。

和很多民间艺术一样,皮影也分南北派,其制作的皮影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南派皮影制作相对粗糙一些;其次南方皮影是7分脸;再有,南方的皮影后腿长,前腿短,“走起路来威风凛凛”。

馆内展示了不少何志明亲手制作的皮影,家中还珍藏了一些何德润亲手制作的皮影,十分珍贵,曾有人开价一个,何家人并不卖。对他们而言,皮影的意义,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现在何志明是少数还在继续唱皮影的民间艺术家之一,从艺40余年,是湖南省的市级传承人。

现如今,皮影远没有之前辉煌。皮影的衰落,从内在来说,是因为学习皮影戏十年寒窗九载苦,除了会吹拉弹唱,还要画工好文采好嗓子亮,很多人已经吃不得这份苦。

外在的话,便是娱乐模式增加,电视、电影、网络随处可见,大家娱乐的渠道已经很丰富。

但即便是这样,皮影仍有一大批忠实观众,何志明也经常出差到外地演出,去省外参加交流会亦是常事。

曾孙:把皮影保护起来

何怀玉

到了何怀玉这一代,皮影已经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他自然是沉浸在皮影的世界里长大的,吹拉弹唱都略知一二,但是他并没有系统学习皮影,家人也没有强迫他。

虽是百余年的皮影世家,但家里人对皮影的态度都看得很开。

“对老一辈的人而言,皮影对他们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何怀玉说出对家人的理解。

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想出去闯一翻事业,并这么做了。

而随着时间流逝,何怀玉逐渐意识到皮影的重要性。他就像一个流浪在外的浪子,天不怕地不怕,而某一天突然醒悟,直奔家里而去。

“皮影是很珍贵的东西,应该好好保护他。”何怀玉很开朗,人也很坦诚。他把皮影带入非遗馆,因为这里传统文化气息浓厚,是能将皮影发扬光大的土壤。

决定保护皮影之后,何怀玉付出的努力是可见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皮影的认知大都在影视剧中,亲自接触过的人挺少,更别提小孩子。

所以有人来参观的时候,何怀玉都会尽可能详细和他们介绍皮影。

发展史倒背如流、皮影的南北派之分、皮影的主要材料什么时候从纸变成皮等等,何怀玉张口就来。

▲汉语桥的人来参观皮影,非遗馆供图

有时候来参观的人太多,他说一天话嗓子都哑了,但只要有人问,即便嗓子冒烟他也要继续介绍。

问及他会不会唱皮影,何怀玉略微一顿,“会肯定是会一些,但不精通。”

因此,对于皮影,他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保护。

他在馆内设置了体验课,供家长们带孩子来体验,除了了解皮影的发展之外,他们还能亲手制作简易版的纸制皮影和自己上台演绎一段皮影戏。

馆内还放了一些皮影的周边。

何怀玉在尽可能的把皮影和当下结合起来,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去和过去牵线。

皮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