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山花艳探访界头皮影戏视频

点击上方“萍乡市旅游局”   近日我们来到界头村,在灯影琴声中也有幸品味了一回皮影戏。

  表演者是53岁的村民丁永发,他搬出几个古旧樟木箱,在自家的厅屋里,用白帐围出长方形的戏台。丁永发把一个个皮影整理好,有的戴上虬髯,有的配上武器。然后点燃一束香,朝大门方向三鞠躬后,随着一阵阵锣鼓声响起,演出便正式开始。

  “叫声孟良听令行,大塘山上搬救兵……”这天演出的曲目正是《杨宗保破阵》。丁永发一边两手操纵皮影,一边唱曲和对白,随着剧情不断变换人物和动作,一场曲目演完嗓子也有点变声。身后配乐的是父亲丁云秋、师傅王北华,拉京胡、敲锣、打鼓,多种乐器变换交响,两人忙得手脚没有停歇。

  界头皮影戏唱腔用的是地方方言,即攸县与萍乡两地方言的揉合,乡土味十足。丁永发音色粗犷高亢,表演文武兼备,舞功变幻神速,配上节奏明快的鼓乐,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时而屏息,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今年81岁的丁云秋向记者讲述丁家两代人学戏的经历。丁云秋11岁就从了邻省攸县的老艺人欧阳相澄学艺,跟随着皮影戏班子到浏阳等地四处演出,技艺成熟后,自立门户。受父辈的耳濡目染,丁永发也非常喜欢唱戏,七八岁就常跟着父亲走村串户去演出,做些打杂的事。年丁永发拜了父亲的师弟、攸县人王北华为师,潜心学习皮影戏艺,并开始顶替父亲,正式成为界头皮影戏的主演者。

  “得不得奖不重要,主要是去见见世面,学些经验,把老祖宗的好东西传承下去”。提起获得山花奖银奖,丁永发告诉记者,动身去开封参赛的那天,父亲刚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在病中的父亲一再催促下,最后丁永发含着眼泪,挑着担子和师傅、师弟等人出了门。

  界头皮影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正是因为有丁家父子那样一代又一代人的痴迷艺人,才能传承至今。丁永发说,在文革时期,师祖皮影戏传授的纸质文字脚本和乐谱当“四旧”被烧毁,如今存留的《封神榜》、《西游记》等多部戏本全靠师公和师父他们,用非凡的记忆力和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皮影戏很难学,五个手指挑、夹、捻、拨、旋,力道和灵活度都要拿捏得刚刚好。学戏要有耐心和恒心,丁永发带过的徒弟超过30个,但能坚持到现在的只剩下4个。

  令丁永发欣慰的是,皮影戏已经在丁家代代相传了。陈燕是攸县人,15岁就来到丁家学艺,丁家的次子丁哲也喜欢唱戏,在一起学戏的过程中,两个年轻人产生了爱情。而丁家的3个孙儿,大的7岁,小的才4岁,和长辈的童年一样,他们也对白幕背后的皮影充满着好奇和喜欢,玩的时候也会手持皮影跟着大人摇头晃脑地唱戏文。丁家一家四代俨然成了一个皮影戏之家。“一定要把皮影戏传承发展下去”。丁永发说,得了山花奖回乡后,师徒和家人更增添了唱戏的热情,空闲的时候不忘聚到丁家,唱上几曲。路过的村民,也会好奇地进屋来看看,慢慢地他们发现,这个古老得近乎要流失的皮影戏其实蛮有味道的。

萍乡日报朱焕荣记者:尹富岚图/视频花絮:周锦晖

喜欢本文请

欢迎赐稿: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