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袁家村,解码关中这个网红村咋长

夜话袁家村,解码关中这个“网红村”咋“长红”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站9月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陕西咸阳礼泉县袁家村,一下车,便被迎面扑来的热闹劲儿包裹。夜幕四合,袁家村可不“睡”。台上唱着皮影戏,呷一口老碗茶舌底流香;酒吧里民谣悠悠,三五好友碰杯吹牛;走上小吃街,凉皮、烙面、粉汤羊血、桂花醪糟……各色地道关中小吃,劝你一定空着肚子来。觅得一处清净之所,记者见到了3位袁家村村民,跟他们拉拉话。说的就一个话题:从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袁家村,为什么能火到现在?一碗醪糟的“管理学”村民袁雷从一碗醪糟说起。醪糟,关中人几乎家家会做。起先卖醪糟是前店后院,村民们把制作过程展示给游客看,既为了向游客展示关中民俗,也为了让游客对食品安全放心。小小醪糟也赚钱,不少村民都想做醪糟,一窝蜂都去干,那就都赚不上钱。袁家村规定:各色小吃必须差异化经营,只有差异竞争,才能共生共赢。村上成立“醪糟合作社”,袁雷担任合作社社长。“做醪糟就三样——水、酒曲和糯米,合作社从源头把控食材质量。规模大了之后,现在是‘前店后厂’,我们建立了醪糟作坊,让醪糟生产标准化。我们还不断调整工艺,比如夏天和冬天制作时都会设置不同的温度,让醪糟更美味。”袁雷说。袁家村有菜籽油、豆腐、面粉、酸奶等8个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可以将产品卖给游客,也直接供应给做小吃的商户。袁家村对所有店铺推行采购、定价、结算、质监“四统一”管理。小吃街所有食品现卖不隔夜;有店主挂牌发誓:“羊血如有掺假,甘愿祸及子孙”;家家店面清楚写明原材料供应点,并附上材料商电话以备游客查询。袁雷说,“谁敢‘弄虚作假’,村民们自己先不答应。大家伙一起守好自己的口碑。”一个“空心村”的“致富经”袁家村远离大城市,交通又不便,为啥要发展旅游业?改革开放后,袁家村发展了不少村办企业:水泥厂、印刷厂、海绵厂……真是不少。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村办企业陆续关停倒闭,村民争相外出打工,到了年,袁家村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心村”。“袁家村这面大旗不能倒!这就是我们当时新任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想法。”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郭洪江说。把我们农村人最熟悉的传统民俗当成旅游资源,例如特色小吃、传统服饰、民间非遗、地方戏曲、传统建筑风貌……展现村民的乡土生活,依托民俗打造乡村旅游成本最低。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和村干部们开出发展旅游这方“药”,却被调研的专家泼了冷水,“城里人才对乡村游感兴趣,要想吸引到西安等大城市的游客,还要再等十年。”十年?怎么等得起!“南墙,先撞了再说。”卖了已经倒闭的水泥厂的旧设备,袁家村在年打造了一条50米长的旅游街。群众看,党员先干,袁家村的旅游产业,摇摇晃晃地起步了。凭着民俗特色和严格管理,周边来袁家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袁家村成了一块吸铁石,吸引的不仅是游客,还有邻村的村民。“旅游热,需要的服务人员就多,伴随的还有日益增长的食品原材料消耗,我们开始建厂房做食品加工业,邻村村民种的农产品也在袁家村有了销路,有了袁家村的大量需求,农民不用直接面对大市场。”郭洪江说。三产带二产促一产,这就是袁家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路径。不局限本地发展,年,有了8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验的袁家村终于把目光投向了村外,进城出省。“袁家村”品牌入驻西安高端商业综合体,在城市消费场景中,“关中传统小吃+优质食材”打出了一片天地。每家城市店就是一个农民合作社,有能力的农民把人带出去,没能力的农民把钱带出去,村民直接或间接跟着袁家村收益。由村民投资万元的西安首店,仅9个月就收回了全部成本。除了做乡村旅游,还输出模式。“多年来,袁家村积累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人才。我们通过整合人才和市场资源,在青海、河南、山西、海南等地打造民俗旅游体验地,让‘袁家村’品牌扬帆出省,走向全国。”郭洪江说。一封共同发展“倡议书”“宁愿10年每年赚50万,也不愿一年赚万。”袁家村人有这样的共识。“算大账,算长账,赚钱要踏踏实实。”在郭洪江眼里,袁家村拒绝当“暴发户”。高质量发展不光看赚多少,还要看怎么分。现在,袁家村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以“互为股东、利益共享”的原则设立交叉股、混合股,旅游公司、商铺、农家乐可以资本入股、技术入股,商户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监督,抱团发展。在入股时,袁家村还有个原则——“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以此来平衡不同收入的股民。郭洪江指了指背后的墙说:“隔壁就有位村民,在第一次入股时不愿参与,理由是钱不够。为了不让村民掉队,郭占武书记借钱给他凑了2万元入股。让共同富裕实实在在体现在股份的调解和限制上,对经济基础好的村民,我们限制;对经济基础差的村民,我们鼓励。”防止逐利资本对共同富裕的消解,袁家村想了不少招。共同发展,不仅倡导村民们的共同富裕,还倡导大开“村门”迎接合作伙伴。村上还打造了文化创业平台,吸引青年、能人返乡投资、开店、做生意,酒吧、音乐会、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正在这个以乡土民俗为基础的旅游村融合共生。去年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在袁家村落地,清华大学的师生们成为袁家村乡村振兴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参与者。清华大学博士生赵平广成了袁家村的“新村民”,他说:“我们来到袁家村扎根实践,结合乡村特色美食、节日民俗、人文历史打造乡村文创空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青年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目前,袁家村年均接待游客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超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郭洪江估计,“今年游客量预计至少在万人次以上。”(人民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