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讲述百年党史李氏皮影演绎长征

孩子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805/4672100.html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通讯员李艳

长征的胜利,是革命理想信念的胜利。对每个时代的奋斗者来说,长征,都是一条可以汲取前行动力的“心路”。4月6日记者从省非遗中心获悉,郑州市惠济区“李氏皮影”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赛围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这一主题,精心演绎了“金色的鱼钩”这一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长征故事。

从今年1月开始,李赛开始创作皮影戏“金色的鱼钩”,以未满三岁牛的皮为原料,经过制皮、画稿、雕刻、上色、刷油、缝缀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通过皮影艺术动情地讲述了年秋天,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行军途中,炊事班长竭尽全力照顾三个生病小战士,他用缝衣针烧红弯成“鱼钩”钓鱼,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最终因为饥饿劳累而倒下,故事生动细腻、感人泪下,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据了解,这枚珍贵的鱼钩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它记录着老班长舍己为人的英雄历程,虽已长满红锈,但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始终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党史小课堂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次充满了雄心和决心的壮举,这一征途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经典长征故事之《金色的鱼钩》

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在行军途中,许多同志生了病。一位炊事班长受部队指导员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一路上老班长尽心尽力,带的口粮吃完了,他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为了给战士们增加营养,他把缝衣针烧红弯成鱼钩去钓鱼。可是钓上来的鱼太少,老班长自己舍不得吃上一口,就这样因为劳累和饥饿,老班长没能走出草地。

非遗小课堂:李氏皮影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

李氏皮影,郑州市惠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传至第五代。李氏皮影影人制作用料讲究、雕刻精细、比例合理、色彩明快,皮影戏唱腔优美动听。作为主要传承群体的河南精灵梦皮影艺术团表演节目除了《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传统剧目外,还涵盖了豫剧、动画、童话、成语故事、神话、小品等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李赛,男,郑州市惠济区李氏皮影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氏皮影戏第五代传人,河南精灵梦皮影艺术团创办人。初中毕业后从事皮影戏传承、表演至今,对皮影影人雕刻、皮影戏演唱、影人操作、打击乐等掌握全面,并多次带领团队参加国内外皮影交流演出活动。

编辑:陈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