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中国年度最佳画报
本图由腾冲旅游局提供
先刻头帽后刻脸,
再刻眉眼鼻子尖,
服装发须一身全,
最后整装把身安,
刻成以后再上色,
整个制作就算完。
这是腾冲皮影雕刻艺人们代代相传的口诀。在腾冲,几乎每一个老人都知道,这门被称为“皮人戏”、“灯影子”的艺术。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皮影戏一样,腾冲皮影集中了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等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和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在电视电影还没有普及的时期,腾冲皮影戏极其盛行。在那个年代,腾冲皮影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手工电影”。
在皮影的舞台上,演绎着一代代的历史演义和一场场爱恨情仇。二百年来,白色幕布上上演的故事影响着每一代腾冲人。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
皮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
“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
建国后,腾冲皮影戏以固东刘家寨的刘定中戏班为代表,足迹几乎遍及滇西一带的村寨。
我们专程前往固东镇顺利乡探访刘家寨皮影戏班时,见到了刘家皮影的第五代传人——村里人公认的皮影戏班主刘永周老人。……
虽说皮影戏耍把子的功夫出在手上,可心里和眼里的功夫却不是三两天能够练出来的。
观众透过幕布看那虚实相间的影人,一个个仿佛被赋予了灵魂,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动感,艺人们用乡音浓重的滇戏唱腔为手中的皮人伴唱,影人便有了爱恨情仇。
刘家寨的刘氏宗祠堂是皮影演出的场所,每逢演出前,村中的皮影艺人就会集中到一起来,一边晒太阳,一边切磋技艺。
皮影戏表演时,一般在夜晚设帐幕,隔帐点燃灯烛,帐后表演人员操纵皮影进出动作,并伴以唱曲道白和乐器。
白布前的这盏非常亮的灯泡,是皮影戏演出时不可缺少的,只要这盏灯一亮起,全村老少还是会聚拢而来,时间仿佛也回到了两百年前……
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腾冲皮影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刘永周说:“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多教几个徒弟,不让凝聚了几代人智慧和汗水的刘氏皮影绝活失传。”
不过可喜的是,改革开放后,为留住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腾冲有关部门开始积极的抢救工作。
其制作的皮影靠子还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云南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精品展”。现在,以刘永周儿子为代表的第五代和其孙子为代表的第六代为挽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皮影靠子开发成工艺品销售,并让皮影戏走进校园,已经受邀赴多地小学表演。
刘永周老人说,虽然如今学皮影制作的人也达到了十余人,但会演皮影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吹拉弹唱演全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希望这种民俗文化能够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