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我们现在和过去之间的桥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巨大财富,是民族精神智慧的凝聚物,他为我们从今天走向未来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要尽最大可能去保护、传承、发扬,不能因为眼前微小利益去破坏他们。
像传统婚庆仪式这样的世代沿袭的民俗化仪式,它承载着古代人民为婚姻的美好期盼与重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这样的仪式不仅具有传统的美感和厚重感,当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无疑是一种传承。也只有我们传承了,它才不会泯灭在历史长河中。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快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例如部分短视频、网络直播、娱乐圈偶像市场的快速扩张,这些形式简单,毫无内涵的文化因为他们的简单易接受而取代了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大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耐性。如果所有人都涌向娱乐并陶醉在这个狂欢之中无法自拔,那马克吐温所说的“镀金年代”用来形容我们现在的情况最恰当不过了:华丽、喧嚣,但这只是表面;镀金之下可能是一块慢慢腐朽的木头。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就成为了这种“快文化”的助推者:没时间看书,但却有好几小时刷剧追星。
反而是传统的广戏、皮影戏、剪纸、刺绣、古筝、国学这样具有丰富内涵的活动却无人问津。我们抛弃民间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抛弃那些传统美学和精神,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人对历史的回忆,它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在。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千千年年的智慧,是不可复制的,在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被破坏的当下,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为了避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遗忘和破坏,我们应该做出更多努力,投入资金保护,让人民有能力将文化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在保护文化时我们应坚守两个”理念”。一是全民保护,保护文化不是属于政府或文物保护单位的职责,应该是全民的,只有全民齐参与,才能让非遗文化深入人心;二是科学的保护,在保护与资源开发同时从理性上和科学性上制定出一整套完整方案,环环相扣,让非遗保护更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尊重非遗基本内涵,弘扬非遗当代价值,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来源/作者: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街程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