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和老师一同表演皮影戏
都市白领在体验非遗项目淮阳泥泥狗制作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文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丨当非遗进入校园,孩子们会用想象力带来怎样的创意?当80后牵线让非遗和文创联姻,传统与时尚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传统戏曲邂逅了互联网,年轻人为何会如此痴狂?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非遗,在今天的河南,早已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词,而是通过各种创意,解锁出N种玩法,连接传统与现代,成为有底蕴的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非遗文创、非遗手作、互联网+非遗、非遗进校园……河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近年来,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上,不断探索出新路子,让非遗走进生活,正如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活动主题所说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非遗被娃娃们插上创意翅膀
“啊呀……”随着配音,光透过皮影映照在幕布上,武松和老虎上下翻飞,一招一式像模像样,一出精彩的《武松打虎》演绎得惟妙惟肖。戏罢,从幕布后边走出来的竟是三位小学生,他们手中拨动皮影引杆,赢得众人纷纷赞叹。
6月10日,在郑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郑州市“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