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操作皮影进行展演。
范正安展示皮影道具。泰山皮影以驴皮为原材料,历经制皮、过稿、雕刻、上色、防腐等十一道工序制成,风格独特,保存长久。
范正安的皮影乐器一共有8样,包括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木鱼、竹板、止音装置等,全都是由范正安设计制作而成。
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泰山文化中与其相得益彰。那就是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泰山皮影戏。民间自古就有“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谚语。19日,“山东优质文化旅游产品网络媒体采风行”第二期采风团就走进泰山皮影剧场,观看皮影戏,感受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的独特魅力。
走进泰山皮影戏剧场里,展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皮影产品,从古代传统人物到现代卡通形象,都可在这里找到踪影。此外,市民和游客还可以定制相关人物。
在小剧场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为媒体团现场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泰山皮影演出,讲述泰山石敢当的故事,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据范正安介绍,泰山皮影历史悠久,在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泰山皮影的记载,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不同于其他流派“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表演方式,泰山皮影表演方式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到三个人,必要时还可以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表演者同一时间内要“脑子想着词儿,口中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一个人身兼数职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需要有相当深厚的表演功底。
泰山皮影是山东皮影的代表,与山东乃至全国其它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泰山文化活化石”的美誉。年,泰山皮影被国家文化部首批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由范正安创办的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泰山皮影艺人经过历代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表演技艺、雕刻方法和口传剧本,而且与时代同步,进行了许多创新发展。在剧目演出方面,有传统经典精品戏《蛙鹤龟》,老戏新编爆笑戏《武松打虎新传》,童声童趣哲理戏《失落的一角》《猴子摘桃》,泰山文化品味戏《泰山石敢当大战恶狼精》,潮流嗨皮时尚戏《江南style》《小苹果》等等。
传统文化,传承是根本。泰山皮影第八代传承人范方一从小耳濡目染,两岁跟随爷爷范正安学习皮影戏。第八代传承人朱玉馨,大学期间由其主导并发起的项目“幕影春秋传播与推广系统”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魁。开展皮影进课堂活动,年至今,泰山皮影已经作为泰安市的校本课程进入了泰山学院、泰师附小等60余所小学设置皮影课堂课堂。年11月,泰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皮影艺术社团,开设大学选修课。年9月受邀参加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开笔礼仪式,标志着泰山皮影的教学课程开始进驻北京。同时积极促成“泰山皮影系列课程”市场化,目前在济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区已经有多家幼儿园合作联合打造皮影主题示范课程,课程受到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认同,采用开班教学的方式,真正播撒泰山皮影普及和传承的种子。
随着国家对文旅产业的逐年重视,泰山皮影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年,泰山皮影戏馆在北京前门大街挂牌营业。泰山皮影第七代传承人范维国以北京范氏皮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从文化产业、非遗生产性保护两个方面入手,成立下属五个子公司,搭建“非遗生态系统”,在有着六百年传承历史的泰山皮影这棵参天大树上寻求“增量”,通过重塑内部结构提效增质,实现“老树发新芽”。当前,泰山皮影已从艺术演绎、工艺品研发、影视开发、传媒出版、动漫影视、酒店餐饮六大块有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或规划,立志把泰山皮影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