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江南文化牌是松江古镇老街的新出路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摘要:近年来泗泾镇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发利用好泗泾古镇与以古镇为核心的下塘风貌区,究竟是将其变成供游人参观的古宅,还是建设成为某个纪念馆,亦或者只是作简单的文物修缮工作,都曾是摆在案头讨论的焦点。

沿泗泾古镇老街,三座明清古建筑一字排开,最靠里面的为管氏宅。白墙青瓦,木门虚掩,热热的风吹过,映射在墙面上的树影跟着浮动起来,摇曳出一段慵懒时光。门口标注的“南村映雪”几个字,与背后的墙体相映成趣。另起一行的几个英文单词“ART·BOOKS·COFFEE”一不小心“暴露”了它的身份,原来,这是新华书店在泗泾古镇推出的一家新概念文化书店。

“泗泾的雪天是很美的,‘南村映雪’是新华书店打造的新品牌,通过尝试布局文旅场所,营造阅读新体验。”书店负责人庄捷告诉记者。这个颇有画面感的名字也带着泗泾地域特色,“南村”为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寓居泗泾所住之地,他曾在泗水之南筑“南村草堂”,“映雪”则取自孙道明移居泗水之北所建的“映雪斋”。“南村映雪”将两位大师珠联璧合,也让读者感受到泗泾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气息。记者看到,在“南村映雪”店名的右上角标注“泗泾”字样,据透露,根据市场反馈,后续还会考虑将品牌复制到其他地方。

追寻着隐约的琴声,慢慢走进书店。区别于有些外观古朴的书店实为异地复建,“南村映雪”完全依托原有古宅修旧如旧。在泗泾具有多年历史的古宅中,一砖一瓦、一雕花一棱角,都再现了古代建筑原有的风貌。细节的美好也处处藏匿其中,连接一进与二进的中庭铺着一方白色鹅卵石,恰似一片积雪,呼应“映雪”这一名字,又像是一张白纸,等待你去挥毫泼墨。青石板道路色泽古朴自然,搭配绿植,显得禅意十足。该处名为“晴岚”,出自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中的“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书店的主角自然是书。“南村映雪”的图书摆设像是一条“时光隧道”,穿梭古今,也将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囊括其中。推门映入眼帘的是时下热销的图书,两边书架上“最上海”标签处放置的是关于上海的沧桑演变的书籍,如《上海摩登》《上海滩上的万国风情》《消逝中的上海弄堂》《上海改革开放40年》,“下塘艺文”则是介绍泗泾当地的图书,如《“泗水会波”说泗泾》《南村映雪泗泾里》《闲话漫谈七间村》,另外还有艺术、生活美学、历史、文学等门类,量不算大,但都是根据市场阅读情况挑选出来的精品。

“在这里,你可以翻阅全网最热的图书,先睹为快,也可以在新锐艺术家作品前驻足观赏。”据庄捷介绍,文创产品的展示是书店的一大亮点。记者看到,这里既有故宫网红文创产品,也有根据广富林文化遗址等松江元素制作的摆件,还有明信片、陶艺品、手机挂坠等各色别致的物件,门口还放置了邮筒,写好的明信片在这里就可以寄出。

据介绍,“南村映雪”还会引入一些展览,为读者带来多重体验,目前正在展出连环画家马方路的绘画作品,如《玉簪记》《观音造像》《水浒人物将》等的章节,现场还摆放了一些连环画实物,80后不妨可以来这里怀念一下童年。

“在古宅里开书店,并不意味着放弃创新。”推开书店木门,就会被罩在书架上的灯光带吸引。灯光带增强了书店的纵深感,也将外面喧嚣的世界隔绝。墙面上的文字,也都有灯光元素设计,如站在咖啡吧台,就会看到一行文字在墙上闪亮:“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值得一提的是,门口的角落里还有一台自动支付机器,读者可以自主下单、刷脸支付。

泗泾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泗泾镇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发利用好泗泾古镇与以古镇为核心的下塘风貌区,究竟是将其变成供游人参观的古宅,还是建设成为某个纪念馆,亦或者只是作简单的文物修缮工作,都曾是摆在案头讨论的焦点。

最终,泗泾镇选择了将古镇保护开发惠及居民,将古建筑修缮纳入“文化雅镇”三年行动计划的方案。管氏宅与邻近的程氏宅、孙士林宅同步进行修缮,并进行社会化项目招标入驻,最终为泗泾镇的市民带来了一座兼具功能与美感,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古镇网红打卡的“南村映雪”新华书店。

仅仅捧红一两个“网红店”并非泗泾“文化雅镇”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作为松江历史文脉荟萃之地,泗泾这座千年古镇孕育了文学家陶宗仪、沪上报业巨子史量才、中国教育先驱马相伯;诞生了什锦细锣鼓、江南皮影戏;留下了福田寺、安方塔;保存了江南水乡独有的烟雨长廊、明清建筑……“文化雅镇”的最终目的,就是以“积叶成书”之姿,串联下塘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优质文化软硬件,再现曾经泗水汇波,文人咸集的盛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