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庙会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兴隆山庙会的日子。兴隆山的庙会属道教庙会,规模不大,但文化氛围十足。
清乾隆、嘉庆时期,道士刘一明在此修行、传道并兴建庙宇。民国时期,道教规模基本稳定。“文革”中道士被驱散,七十多座庙宇殿阁被拆除,庙会活动停止。年以后,道教及庙会活动恢复。
兴隆山六月六庙会始于宋元时的道教活动,兴起于清中期和民国时期,是县内及周边地区较大的庙会,每年举行三次较大的道事活动,农历二月十五日祀太上老君,三月初三祀无量祖师,六月六日祀杨泗将军。其中以六月六日的道事活动最为隆重热烈。
道事活动由兴隆山道教协会组织,邀请县内曾参与兴隆山建庙的木匠、画匠、铁匠、石匠、雕塑匠以及邻近学堂的先生、当地的著名士绅参加。兴隆山庙会的道事活动,以“念经”为主,诵经时,为首道官头戴金饰道冠身着八卦道袍,手执象牙笏板,且舞且唱,领诵道教各种经文,其他道众按品级辈分穿法衣道袍,手执各种法器,奏乐应和。
届时,四方民众,扶老携幼,呼朋唤友,结伴出游;青年男女梳妆打扮,借庙会交友相亲,借机约会;善男信女上山焚香敬神,求签问卦,祈子还愿;官员、乡绅安神祈福,行善施斋,敬仙求雨其间还搭台唱戏邀请剧团、戏班和民间艺人演出秦腔、鼓子弹唱、木偶、皮影、杂耍等剧目;还杂以武术、游戏联小曲、对歌等民间文体娱乐项目等。
来自川、陕、宁、青和兰州、天水、临夏、定西等地的商贾、货郎、游人、香客以及道土、僧人等云集山会,贸易交流,敬香还愿,弘法诵经游山避暑。庙会期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庙宇道观,香火鼎盛,钟磬和鸣,经声琅琅,仙乐飘飘……各种风味小吃茶饮、野味山珍、药材特产也掺杂其间。
兴隆山庙会,以丰富的道教仪式和经典的道教音乐见长,喧而不哗、闹而不躁,道骨仙风,气度儒雅。
七月祭官神
在榆中苑川河流域的夏官营、金崖、来紫堡等乡镇,数百年来流传着种欢庆丰收的民俗活动—“七月祭官神”,民间也称“玩神”,以祭祀庄稼的保护神——白马爷和叭蜡爷,这是榆中参与群众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项民俗活动。
祭神活动的时间固定在每年七八月,此时正值夏收结束、秋收在望的农闲时节。从农历七月初七至八月中旬,白天,由“师公子”穿百家衣、执扇鼓(形如圆扇的羊皮鼓)、钺斧在神庙间来往表演,舞蹈念经;夜间向神像崇祝(祷告)。
其间,表演秦腔、兰州鼓子、榆中小曲、皮影戏、秧歌以及杂耍“流星水锤”、“流星火锤”、“小洪拳”等助兴。用八抬大轿抬着白马爷、叭蜡爷巡游,伴以彩旗队、仪仗队,从东到西、由南向北,有接有送规模盛大。
所祭祀的神灵“白马爷”和“叭蜡爷”,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榆中一个叫巴什沟的地方,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匹白色的神马,自从有了神马,当地百姓生活太平,风调雨顺。从此,这匹神马就被当地百姓视为“白马爷”来供奉。叭蜡爷,传说是一种专门吃害虫的神鸟,也有说是管农作物害虫的神。
祭神活动实则寄托着百姓期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八月雷坛会
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因观内建有一座用于祭祀雷祖祈雨的雷坛,因此又叫雷坛庙。道观东侧有阿干河流过,阿干河也叫雷坛河。据《重修皋兰县志》卷十六记载:“雷坛在金天观,雍正十三年(年)列入祀典。”过去,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日,在雷坛河西畔的金天观都要举办庙会—“雷坛会”。
庙会举办时,观内游人熙攘,香火缭绕。茶座、小吃摊随处可见,卖家热情招揽顾客,游客则散坐在茶摊上刮饮三泡台,或在小吃摊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兰州特色小吃。庙会期间,又正值金城瓜果成熟之季,醉瓜、西瓜、白兰瓜、金塔寺、红沙果、紫檎、红檎、苹果、红枣、软儿梨、葡萄、核桃等各类瓜果飘香诱人,还有一串串花红灯笼(又叫心不干”),琳琅满目,供人观赏。叫卖声、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另有名人字画,也借机张挂销售,为庙会增添了一种雅气。游完雷坛会,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是扛一个向日葵盘,提一串艳红如燃的“红灯笼”回家。
民国三十一年(年),金天观被当时的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警察局和军队占用,从此八月初八雷坛庙会停止活动。
第二节花会
梨花节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的河滩地上,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宜果树生长。早在明清之际,就已开始广种梨树,每年四月中旬,梨花盛开,香雪似海,人们纷纷出门,观赏梨花,以此形成梨花节会。尤以兰州上沟、下沟至官驿背后(今正宁路一带)的梨园与皋兰什川的梨园为盛,形成兰州八景之一的梨苑花光”景观。
文人雅士登临龙尾山麓的梨花馆,赏花赋诗,流连忘返。前清进士王垣游梨花馆》诗曰:“背城林坞向春忙,梨苑踏青草正芳。几度登楼临水曲,同来系马到山庄。湿云著树晴粘絮,寒雨侵花晓斗妆。我欲醉眼莎满地,溶溶入梦月中香。”民国西北文史专家慕寿棋为上沟梨花馆撰联:胜地客登高,斜指金天开道观;晴空云退尽,喜看玉雨洒瀛洲。”梁耀宗为望园瑶树琼林楼题联:“广厦宏开,喜同故雨堂,话十年萍梗梨花楼更上,最好春风三月,看四面梨花。”足见当年梨花会的盛况。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扩容,上沟、下沟的梨园逐渐消失,游人观赏梨花,开始转移到了皋兰什川。年以后,什川正式开始举办梨花会,被列为兰州新十景之一。
什川地处市郊桑园峡下游,黄河由此折向北去,山环水绕,高峡平湖,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有“陇上江南”之称。什川梨树栽种面积广、规模大,目前连片面积达一万多亩,并且栽培年代长,树龄老,超过三百年的老梨树比比皆是。日本著名植物学家游览万亩梨园后称其为“植物界的奇迹”,是全球罕见的“活植物标本”和“梨园博物馆”。什川梨园因此荣膺“中国第一古梨园”的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什川梨花节日益兴盛。节会之日,春风骀荡,万树花开,梨树棵棵琼玉妆成,梨园处处雪浪翻滚,玉树临风,云蒸霞蔚,确是一片香雪海;游人或联袂结伴、嬉戏游乐,或打牌下棋、娱乐休闲,或凭栏远眺,或流连树下,或草地野餐,尽情领略梨园纯洁之美。
梨花节也不断创新节会主题和内容,已连续举办十三届“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使得什川梨花节成为宣传兰州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