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景观甘肃的独特戏种高山戏花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甘肃的高山戏、花灯戏、皮影戏。

高山戏,名称繁多,因戏种最早随春节社火在陇南高山地区盛行,故名“高山戏”。又因唱词开头总有“宣王留下唱红灯”的词句,故又称“唱红灯”。还因其表演舞蹈性强,类似秧歌舞,故又叫“唱秧歌”。

高山戏以唱为主,间以说白,由生、.旦、丑等角色组成。演出时,先由2旦1丑简单唱出所演剧目的主要剧情,颇像戏曲中的楔子,然后上正本,最后仍由2旦I丑结尾,类似全剧的结论。结论多用警句,有醒世劝化之意。

高山戏舞蹈动作优美,扮相俊秀。生角的主要动作是跳步和摇头,旦角则主要以扭腰和摆肩为主,丑角的表演动作最为丰富,既跳步、摇头,又扭腰、摆肩,具有幽默诙谐之特点。整个舞台动作,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感情的变化,也有鲜明的节奏和细腻的变化,其舞姿、面态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高山戏的唱腔丰富多彩,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柔媚婉转,结尾常以“哟嗬咳”帮腔,在大筒子、土琵琶、云板、鼓牙子、大鼓、大拔等乐器的伴奏下,把人物的感情表现得异常细腻,很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花灯戏,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文县玉垒一带,又称为“玉垒花灯”。

文县和四川接壤,这里的先民有许多是从四川迁居过来的,最早的花灯戏就是从四川带来的一种小秧歌剧,剧情比较简单,人物不多.唱腔也较单一。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完善,在表演程式上借鉴了秦腔、川剧的特点,音乐唱腔上吸取了陇南民歌、小曲音乐等特点,使花灯戏从最初的秧歌剧中脱胎而出,生、旦、净、丑角色齐全,成为一种较大型的民间戏曲。

花灯戏的唱腔高亢、委婉、明朗,既有陇南民歌的特点,又有很重的川味。它的唱法也比较独特,不像秦腔那样的板腔,而是以角色腔加各种感情腔,再加上表现特定戏剧动作的民歌小调共同组成了该戏的唱腔形式。因而有人说花灯戏的唱腔“讲究统一性,力求变化性”。

花灯戏剧目取材广泛,较多源于民间日常生活和爱情题材,也有不少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剧情曲折生动、风格质朴、简洁风趣,具有较强的大众性。

皮影戏,是甘肃古老的地方综合表演戏种,和木偶戏同为姊妹艺术,有同工异曲之妙。

皮影戏主要流行在甘肃陇东、陇南一带。它通过幕后灯光,把精雕细镂,扮相俊秀,服装鲜艳的皮制人,由演员操纵,伴以唱、白,将剧中人物有声有色地表现在白色幕布上。皮影戏表演讲究“演、唱、形、神”,演员既演唱,又挑线,连乐队总共才有七八人。演员通过皮人跑场、翻转、武打、提袍、甩袖、吹胡、耍翎、摇翅、亮靴等舞台动作和唱腔、道白,将复杂的人物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皮影戏流派甚多,从大的方面来分,可分为’‘陇东派”和“陇南派”。陇东派影人较大,约0.4米,最大者可达0.7米。唱腔以陇东道情、秦腔、眉户、碗碗腔为主。陇南派影人较小,约0.3米左右.其隐身细长,两臂纤巧,操作灵活。唱腔以秦腔、影子腔为主。

每当皓月当空,是皮影戏的最佳演出时间,如果此时能在陇东、陇南的庭院里、麦场上看一出皮影戏,那将是难得的艺术享受。

影子腔,又名“灯调”、“梅花腔”。发源于陇南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现在清康熙末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影子腔,是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各种艺术形式,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形成的。

影子腔唱腔高亢粗犷,而又悠扬婉转,有时直接采用当地流行的秧歌曲调,有时套用民间鼓乐曲牌,因此有人说陇南影子腔是陇南秧歌剧。但影子腔音乐在保持民间音乐风格的同时,又有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戏曲音乐,有一套较为固定的戏剧板式和唱腔.如“二六”、“慢板”、“冒腔”等。特别是“冒腔”,类似川剧的帮腔和陇剧的嘛簧,是影子腔音乐中最富表现力的曲调之一。在唱腔末句或高潮时,一人唱,众人和,渲染气氛、加强效果,成为影子腔特有的艺术风格。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