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天,西安市朱雀大街南端的大地上托起一座耀眼的红色城门。来往行人的目光齐齐地被它牵动,身处十三朝古都的人们,看惯了各式各样的仿古建筑,见到这样一座轻盈的全铝合金现代城门,却还是第一次。
寂寥千载的隋唐国门
这里为何出现这样一座红色城门?时光还得倒回一千四百年前。
隋开皇二年(公元年),杰出的建筑大师宇文恺主持设计了宏伟的大兴城,也是唐长安城的前身。全城以南北向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作对称布局。在设计外郭城门的正南门时,在建筑形制上作了特殊的强调,采取了罕见的五个门道设计,开创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这个宏伟的五门道城门,便是明德门(隋称太阳门)。
历史上的明德门
唐永徽五年(公元年)明德门重建。这里是天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也是唐朝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无数皇亲国戚、商贾贵人从这里一一走过,满怀憧憬的人们从这里踏进长安,去寂寞远方寻求理想的人又从这里走出。
明德门是唐长安外郭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隋唐两代的国门。
这座盛世国门却在唐末的战火中被付之一炬,从此寂寥千载,沧海桑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对明德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淹没于历史长河的明德门遗址重见于世。
上世纪70年代年考古发掘现场
面对城市发展压力,过去的十多年间,明德门遗址所处的城中村内出现大量自发性建设。遗址区域成为杨家村内孤岛,一度成为垃圾堆场。
年遗址区照片,红色区域为明德门遗址处
随着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实施,以及文物保护部门遗址保护举措的践行,年底,杨家村的拆迁工作全面开展。年受西安市文物局委托,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设计工作。年6月,隋大兴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启动。
盛唐气象之格局复原
“如果不能够让人看到隋唐长安城的宏大格局,我们觉得那是一种遗憾。”——刘克成
白居易曾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容唐长安城的格局。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年,考古发掘完整地考证了遗址格局。城门墩台平面呈长方形,由五条木构架过梁式门道组成,城门外发掘壕沟一道,门房建筑遗迹一个,城内发掘门址东北角的安义坊坊角,沿城墙和里坊之间的环道、环壕等,使得隋唐的城市格局了然可见,里坊形制的唐代生活图景依此徐徐铺开。
年明德门遗址俯瞰图
在担纲项目总设计的刘克成先生眼里,遗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的同时,历史要素和城市格局需加以显现。
面对脆弱的土遗址,设计方首先采用可逆的工程技术手段,对城门墩台遗址进行覆盖性保护,保护遗址永续存在。
继而,在遗址上部对遗址进行地面标识展示。墩台以夯土外包砖的形式对墩台进行局部复原,对柱础、排插柱、门槛石进行复原展示。城墙采用轻钢结构以条形浅基础落于遗址的保护层之上,对其体量和轮廓进行形制展示,和可逆性的标识。同时墩台和城墙遗址设置局部遗址模拟展示,城外壕沟设置轮廓标识展示,以多种文物保护方式向世人展示遗址的真实面貌。
城墙遗址保护展示方式
以城为界、城外以南写意山水自然,城内以北归于人文秩序,向北构建长安城中轴线,东西疏通唐城墙遗址公园,展示城门、城墙、城壕三位一体的城防体系。开放的场所让遗址触手可及,隋唐长安城中轴线的宏大格局跃然眼前。
异地标识—盛世留影
我国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土+木的建筑体系,其残存遗迹多为夯土基址,观赏性较差,恢复重建的呼声一直很高。如洛阳定鼎门博物馆、紫微宫应天门遗址,均采用对历史建筑进行模拟复建,对遗址进行覆罩保护的方式。
洛阳定鼎门博物馆
洛阳紫微宫应天门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是“增肥”,由于考虑遗址安全,遗址博物馆建筑结构要比原建筑放大很多,建筑形象严重变形;其二是“加重”,由于复原城门古建筑,建筑荷载很大,建筑基础对遗址破坏较大;其三有重建“造假古董”的嫌疑。遗址重建是中国和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准则原则禁止的行为,奈良平城京朱雀门、洛阳唐应天门保护展示工程就此引发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巨大争议。
追溯明德门的具体形象,千年史料中记载寥寥。建筑史学家们的对明德门的形象有诸多不同推测。两个较典型的复原研究分别来自傅熹年院士,依据最新考古发现推测的单檐复殿式的加平座的城门形象,以及杨鸿勋先生受敦煌壁画以及吕大防的影响,推测的主建筑两边有挟屋的城门形象。即使专家的推测非常合理,明德门的形制、细节仍然有诸多不确定性。
杨鸿勋先生的明德门复原研究
傅熹年院士的明德门复原研究
面对专业原则与大众呼声的矛盾,设计方汲取国内外经验,对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在对原遗址覆土保护和形制标识同时,用意向的展示工程释放历史信息,将意向城门形象推到城门遗址60米远,规避将标识形象建在原址带来的荷载问题。
意向异地标识位于遗址北侧60米处
方案放弃了对城门形象的具体诠释,从中国皮影戏获得灵感,将具象的明德门抽象为五片平面剪影,1比1的还原了建筑考古尺寸,五片叠加形成既传统又现代、既抽象又具象的视觉效果。设计也从西方立体主义绘画汲取营养,表达时间与空间的对话,五片叠影仿佛明德门从盛唐走来,在运动中多次曝光留下的盛世留影。
“它是文化的多层叠影,它似乎与历史有关,但它又不是历史,我们希望它可以激发出更多对历史的想象。“
——刘克成
异地标识还是一个宜人之所。受夏季强光照的作用,铝合金板片吸热升温明显,异地标识上下、内外皆形成了热压差,片与片之间的通高空间形成了拔风效应,新鲜空气从镂空的孔洞中不断渗入。炎炎夏日,阳光不仅被错位的平面遮挡,更有微风习习。在影影绰绰的光线中远眺城门遗址,消夏避暑的同时,可以更静心地感受历史的长河在脚下的朱雀大街上沧桑变迁。
明德门异地标识热压通风
异地标识运用盛行于唐代的传统吉祥纹样“宝相花”做镂空图案
异地标识落成之前,明德门遗址所在区域周边已高楼林立,历史淹没在水泥丛林的嘈杂里,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盛唐长安城的第一国门,有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中轴线。
年遗址北侧环境照片
年遗址现状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遗产以一个比现状更强势的方式出现,才能够与城市现在的环境取得平衡。”
不同于刘克成先生设计的汉阳陵遗址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建筑,与周边环境统一协调,此次明德门异地意向标识选用跳脱的朱红色,除了唐代官式建筑多为朱红大漆作法,且朱红象征位于正南的朱雀方位外,设计师更想运用醒目的色彩,向人们标注:明德门在此,一个伟大的城市、一座伟大的建筑曾经在此。
明德门遗址是中华文明黄金期最典型的城市代表“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核心载体,是体现隋大兴唐长安城严整中轴对称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异地标识的方案中,原规划的城市干道从遗址与意象标识之间穿过,割裂了遗址与异地展示设施之间的联系,对遗址的保护展示以及遗址环境的营造极为不利。并且明德门遗址距离原规划的纬零街道路红线仅6.7米,朱雀大街、坊墙、顺城街、路沟遗址的精彩部位都被覆盖于纬零街道路之下。
在西安市文物保护的大力举措之下,市政改道,将横穿遗址环境的十字街道调整为环岛路,为遗址的保护展示留出完整的广场空间,使得遗址与异地意象标识之间形成独特的遗址场所氛围。
道路调整前(左),道路调整后(右)
明德门遗址公园环岛俯瞰
与历史的相遇-古今交映
在今年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巴黎的八分钟的视频中,一位骑小轮车的女孩在巴黎各大建筑屋顶的骑行惊艳了世界。巴黎地标也通过这些“飞檐走壁”一一亮相:巴黎钱币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巴黎大皇宫、巴黎歌剧院、凯旋门、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先贤祠。
城市与体育、古老与现代、永恒与青春在短片中完美交融,这刻的巴黎,向世界散发出最为迷人的魅力。
“巴黎八分钟”中的奥赛博物馆屋顶
“巴黎八分钟”中的巴黎歌剧院屋顶
在刘克成先生看来:“把遗址保存下来其实并不难,让公众觉得遗址有意思,愿意去认识接近,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对我们设计者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一千四百年的时光只如白驹过隙,明德门的辉煌与落没都已成过去。
如今,这里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在明德门的剪影下,在对盛唐的想象里,男女老少打卡拍照、散步聊天、唱歌跳舞……
也许,历史无声地嵌入当下的生活模式,与当代共生并存,这才是历史遗址该有的模样。
采访实录
DT:大概十年前您在丹凤门的设计方案中,就提出皮影方案,但十年后才实现。除了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进步,十年时间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LKC:十年前做这个大明宫丹凤门的保护与展示的时候,我们首次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皮影方案。十年前我们与另外一位著名的中国遗产保护专家侯卫东先生合作,围绕着丹凤门总共做了11种方案,还有比皮影更大胆的方案,甚至用光和气体作为媒体,还有樟木结构等等方案。皮影方案是当时我自己也认为最有意思的方案,其一它源于中国民间艺术,第二来它是抽象的,就像我们看皮影戏一样,它并不是直接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进行抽象,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抽象的结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作表现手法。
当时丹凤门做出这个方案,也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趣的是呢,当时的执政领导多数还是希望要见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唐建筑,所以最后请了张锦秋院士做了丹凤门。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是不是在其他的项目能够实现?
过了将近十年,在明德门终于实现了。但明德门与丹凤门当时的那个方案也有差别,今天明德门是异地标识,并不是落在遗址上,而在做丹凤门方案的时候,我们就是在遗址上做。时代在进步,我们自己也在进步,十年前在做方案时,我们可能更侧重于遗址本身的存在与保护,也更加执着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这样一个问题,经过这十年,不只是在西安,在全国其他地方类似这样项目完成了这么多了以后,人们对各种方案所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开始有比较确切的认识,实际上已经实现的各类方案都有它的优点跟缺点,我们能否在新的这样的项目中汲取过去一些成功的经验,再解决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带来更好的一种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更看重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丹凤门”皮影“方案
DT:您怎样看待网络上“丑”的评价?
LKC:美与丑其实是艺术界、城市建设界永恒争议的话题。
首先,我要尊重不管认为它是美还是丑的观点。
但是另一个方面来说,美与丑的问题,从当代艺术来说,已经不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