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年5月1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办、山东美术馆承办的“接棒”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暨美术教育“高参小”成果展于山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非遗”进校园校本课程展示、“高参小”成果展,和以围绕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为代表的艺术家作品展三部分组成。开幕式后,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相关领导、非遗校本课程学校和“高参小”项目代表、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及高校代表共同出席了“接棒”——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暨美术教育“高参小”成果展研讨会。
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高洪在开幕式上致辞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的首要职能是把美术家的优势资源带入到美术教育中来,在高等美术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少儿美术教育等多版块中积极发挥前沿的研究功能,进而对全国的美术教育起到名副其实的引领作用。
基于这一目标,“接棒”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暨美术教育“高参小”成果展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重大活动,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板块的改革实践方面首先选择“非遗进校园”和“创意课程”作为核心切入点。
通过动员各高校美术教育骨干力量,包括各个专业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研究者参与的方式,对“非遗进校园”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进行了系列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高等院校开展“高参小”系列项目,深入小学课堂,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创意教学课程。
展览开幕现场
嘉宾及领导共同参观展览
“这些课程强调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有利于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认同感。我们的目标是对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发挥前沿引领作用。”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高洪表示。
苏州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非遗传承人张小珺现场进行刺绣演示
沈阳市蒲河满族学校关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关呈璧现场表演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非遗”与审美教育及创造力培养相结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所思考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兴趣,并将其有效转化成创意的土壤,实现传承相续,是摆在美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精选了来自江浙、福建、山东、四川、辽宁、上海、重庆、云南、内蒙古等地15家中小学的精品非遗教学成果,以篆刻、皮影、版画、青铜造型、面塑、刺绣、扎染等不同艺术形式呈现,为观众展示了包括校本课程教材、学生习作、非遗项目新闻报道、文献手稿、笔记、图片样式,及原样范本在内的静态资料,配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场皮影及刺绣演示,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校本课程转化的全过程。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的青铜艺术教育成果展示
利用纸杯等废旧物作为骨架原形,加之泥塑造型并仿古涂色,创作出新的“三星堆青铜雕像”
以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的青铜艺术教育为例,该校以青铜艺术为突破口,在厚重的中国青铜传统文化基础上,以现有的废旧材料为基础,契合三星堆的神秘古蜀文化,配合现代化的艺术手段,“魔术化”的再现了青铜器的原形,把灿烂的青铜文化之花展示在世人面前。
三星堆青铜特色教育研究成功入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手工魔坊(铜器篇)、(银器篇)》部分内容入选人美版中小学教材,学生的仿青铜作品及儿童画创作赴北京故宫、香港、台湾、俄罗斯、墨西哥及哥伦比亚等多地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惠山泥人校本课程现场
学生们开心制作泥人
学生作品生动可爱,富有想象力
展览作品中生动鲜活的泥塑形象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持续践行和乐、和韵、和美的“三和”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个性,释放生命魅力。惠山泥人彩塑,是吴地文化中一门土生土长的艺术,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惠山泥人校本课程以国家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长、无锡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赵建高出版的《惠山泥人手工艺术》、《戏文人物》两本书为基准,在教授传统泥人技法的基础上强调与时俱进,鼓励学生创作出反映当代社会生活面貌的创新之作。从乡土风情到麦当劳大叔,从务工返乡的身影到发射卫星的科学家,孩子们手下的泥塑作品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关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