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秦安县的牛皮灯影子

我的老家在陇中黄土高原西部的秦安县。儿时,最喜欢看老家的“牛皮灯影子”,就是皮影戏。每逢有皮影戏演出,便跟着哥哥和小伙伴们,走了一村又一村,看了一场有一场,乐此不疲。那时候,老家的小山村交通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可演皮影戏是件盛大的喜事,每当皮影戏演出时,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似举办喜事一样,提前邀请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前来观看,重视的程度和热闹的场面像过大年。请皮影戏艺人演出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那时候可不是每个村都能请得起。每年过了二月二天气转暖了,小山村里的皮影戏也陆续开始演出了。在期待和盼望中,我们村的皮影戏如期上演。演皮影戏的主要是敬神祈福,因为朴实善良、笃信迷信的老家乡亲,希望通过给山神爷敬演皮影戏,来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百姓平安如意。皮影戏正式演出前,一般要举行隆重的迎神仪式,也就是将主管大山的山神爷的灵位,从山神庙迎接到皮影戏演出现场。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带领戏班子和全村老少爷们,前去山神庙上香叩头,所有在场的乡亲叩头跪拜山神爷后,把其灵位从供奉台上请下来。在鞭炮、唢呐、锣鼓声中,村民们抬着山神爷的灵位牌,浩浩荡荡向皮影戏演出地点进发,每到一个十字路口要烧香烧纸。到达皮影戏演出地点后,将山神爷的灵位牌放好,供上水果、饭菜,点燃香烟,在村里德高望老人的带领下,全村老少跪拜山神爷,至此迎神的事才结束。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我的家乡秦安县称皮影戏为“牛皮灯影子”。皮影是用皮革为材料刻制而成,用灯光照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皮革以牛皮和驴皮为最佳,皮影上色使用红、黄、青、绿、黑等多种纯色的透明颜料,这些特殊的材质,使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灯光照耀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绚丽多彩,艺术美感和视觉效果极佳。晚饭后,随着几声震耳欲聋的铁炮声,第一场皮影戏《白蛇传》便拉开帷幕。皮影戏演出的舞台是白纸糊起来的两米长一米宽的幕布,后面是几盏灯芯很大、灯光很亮的煤油灯,在煤油灯光的照耀下,影人在幕布上清晰地显示出来。皮影戏的武戏场面最扣人心弦,戏班子中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一个人同时操耍着七八个皮影,伴随着响亮急促的锣鼓声,幕布上的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皮影戏的文戏场面优美动人,随着音乐声调,艺人的唱腔舒缓起伏,或激昂或缠绵,或喜或悲,或独唱或合唱,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等都能够钻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令人叫绝,拍手称赞。演出皮影戏时,也是小山村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好时机。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心不在焉地看了一会儿皮影戏后,便偷偷跑到田间小道和沟渠旁边的小树林里约会去了。最顽皮的要算是孩子们,他们聚在开阔的空地上,玩得有趣有味热火朝天,当看到别的孩子拿着焦糖或玩具时,迅速跑到自家大人跟前又哭又闹,大人不得不带着孩子到货郞客处给其购买,拿到手后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了。皮影戏艺人一般都多才多艺,一人兼多职。到第二天上午,又早早开始秦腔剧演出。演出一般要四天四夜,这几天,也是小山村一年中最热闹,乡亲们最欢乐的几天。不知不觉几天过去,皮影戏演出结束了,小山村又恢复了平静,孩子们开始上学了,乡亲们开始干活了,陆续下地辛勤劳作,播种一年的丰收和希望。演出结束后,皮影戏班子艺人们收拾好行装,肩挑身背手提,在村里乡亲们的护送下,消失在到下一山村演出的山路上。一晃离开老家快三十年了,老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山村一年比一年富裕进步、文明美丽了。老家秦安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始终难忘。始终难忘儿时在成长过程中的美好时光,也包括那看“牛皮灯影子”的美好记忆!作者程怀忠(田野寻梦),甘肃秦安人,年生人,年入伍,年退役。喜欢读书,爱好文学,善于用文字记述生活点滴,喜好爬山、跑步和球类运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