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年奋进,济南交出为民

北京手足癣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646.html

记者于悦夏侯凤超

十年间,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由内而外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力度的生态治理,让“山泉湖河城”魅力尽显;强投入的民生支出,让百姓尽享改革红利;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引领城市软实力赋能升级……十年奋进中,济南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精彩答卷。

民生投入年年增加

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济南对民生实事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增加,服务一年比一年优化。数据显示,年,济南的民生支出比重达到79.8%,比年提高22.2个百分点。十年来,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从.4亿元增加到.4亿元,年均增长13.5%,稳稳托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济南不懈奋斗的目标。通过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年济南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分别是年的1.76倍、2.15倍,市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济南人的生活正变得逐渐殷实、富足。

济南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个贫困村、21.1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涉及33.9万居民的黄河滩区迁建全面完成,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市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十年来济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3.08%下降到2.06%,市民的就业门路越来越宽广。

让“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在公共服务上,济南不断强化供给,十年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所,增加学位58.7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零择校”“零择班”;驻济高校数量达到5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70万,比年增长36%;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个,每千人口拥有床位达到7.8张、居全省首位;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由年的7.28人提高到年的11.61人,增长59.5%;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元提高到元,群众求医问药更方便、更便宜。

十年来,济南建成各类养老设施处,老年人助餐场所站点的镇街覆盖率达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4万人、.38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之基。十年来,济南通过逐步完善政策体系,扩大覆盖面,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职工养老、工伤、居民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十年来分别提高%、%,城乡低保分别达到每人每月元、元,失业保险金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

聚焦住有宜居,济南目前已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2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余个,新建、改建租赁住房7.3万套,市民正住得越来越舒心。

近者悦、远者来

一流营商环境“引凤来栖”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高民生福祉,为了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让市场主体办事更加高效,近年来,济南致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聚力实施“十大系统集成改革”,推出《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揽子政策,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济南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创业沃土。

经过十年发展变革,如今济南的政务上云率已达到%,98.4%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企业开办从原来的7个部门8个环节到现在的一网通办、半天办好,济南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9。最明显的效果是,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万户、比年翻了两番多。

在推动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济南也迈出了不小的步伐。十年来,济南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28件,创新设立“商量”协商民主平台,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年均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余场次,入选“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年以来全市律师执业数、公证人员数、法律援助执业人员数分别增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为了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济南创新推行了“综治中心+网格化+数字化”模式,做实个基础网格、个专属网格,千万人口信息实现落格进楼。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讼服务体系。

城市安全运行态势关系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了解,济南已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1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在全国公共安全满意度测评中,连续5年位列前十,获评“全国最安全城市”。

软实力展示“硬担当”

文化底气彰显名城魅力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文脉绵长、底蕴深厚。十年来,济南市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铸魂工程,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连续四年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

作为全国创建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国字号”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是济南最为看重的一张名片,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的基础之上,济南提出了“高水平建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展开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济南版答卷”。

年8月30日,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布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济南位列其中。这一世界级名片的背后,济南不断增加的公共文化供给是重要支撑。十年来,济南累计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余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机构数量增长40%,国际泉水节、“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等品牌活动,成为济南鲜明的特色文化标识。

十年来,济南的文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的A级景区达到82家,十年增长两倍多。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年增长75.5%、.1%;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分别比年增长89.3%、.6%。

通过发挥济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抓好泉城历史文脉保护传承,目前“泉·城文化景观”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济南皮影戏、莱芜梆子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中国非遗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天下泉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进一步扩大。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千园之城”名副其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坐拥“山泉湖河城”的济南,在生态环境上具有着浑然一体的独特魅力。这些年,济南在保持经济发展连续跃升的同时,也在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近家,“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32%。与年相比,年济南的PM2.5浓度下降61.2%,优良天数增加%;年1-7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继续同比改善6.3%,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中提升12个位次,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济南因泉水而闻名天下,泉水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自年9月6日复涌至今已持续喷涌19年,刷新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纪录。

在水质提升上,济南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劣五类水体,国省市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国控断面优良率实现5个%。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与此同时,济南的生态系统正得到持续优化。十年来,济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累计造林61.3万亩,高标准修复济西、玫瑰湖、白云湖等20多处湿地,“十三五”期间小清河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提高26.2个百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

数据统计,济南全市平米以上的公园去年达到个,今年年底将达到个,真正实现了“千园之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有座青山变景入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3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1.71%,城乡更加美丽宜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未来的济南还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夯实强省会建设的生态本底。以更高标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加快实施“两清零、一提标”雨污分流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土壤整治修复与风险管控,让美丽的济南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

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是济南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济南市将深入实施河湖示范工程及河道有水工程,多措并举节水保泉,努力创建国家节水典范城市。同时,坚决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推进国土绿化、破损山体治理、黄河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保护,加快构建黄河泰山生态屏障区。

作为山东省唯一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双试点城市”,济南将用好这一优势和机遇,开展好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入开展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同时,把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建设“无废城市”,打造慢行交通,让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成为现代化强省会最鲜明的底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