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金台资讯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60xh.com/xinwen/kjzh/54478.html

瞿昙寺全景。祁凯章摄

在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者为参观者作讲解。辛元戎摄

洪水泉清真寺砖雕。曹生渊摄

“最长的鼓队列”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曹生渊摄

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辛元戎摄

千人共饮青稞酒。曹生渊摄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雪山脚下出发,一路东流,奔腾不息。

千百年来,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奠定了中国人坚定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在流经上游的谷地时,黄河与其支流湟水河、大通河共同滋养出一片田畴膏沃的土地,史称“三河间”,即“河湟地区”。

不同于黄河刚出发时伴随着的雪山、草原景观,流到此地,两岸已是麦田泛波,屋舍俨然,一派农区景致。

河湟地区衔接中原与西域,联通西藏与内蒙古高原,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受到历代王朝的高度重视,也诞生了以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为特点的河湟文化。

河湟文化是在古羌戎文化的历史演进中,以中原农耕文明为主脉,不断吸收融合游牧文明、西域文明形成的包容并举、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内涵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历史文化的厚重性、民族文化的融合性、民间文化的多元性和生态文化的立体性。河湟文化与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并立为黄河流域四大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东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要求,践行省委‘一优两高’‘五个示范省建设’发展战略,推动城乡统筹新海东建设,实现海东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崛起,就得持续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不断增强青海黄河文化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年11月,一碗面的出土惊艳了世人。考古工作者从位于海东地区的喇家遗址发掘出了一碗面条状物体,卷曲缠绕,薄如蝉翼。后经检测,证明这是一碗年前的面条,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的第一碗面。不仅如此,喇家遗址还是全国唯一的黄河史前地震、洪水灾难遗址,出土了中国最大的黄河磬王和玉刀等珍贵文物。考古证明,早在远古时期,河湟地区的文明程度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着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能力。

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遗址是黄河上游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部落聚集区遗址,清理墓葬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堪称世界之最。

当我们徜徉在柳湾彩陶博物馆的展厅里,一件件纹饰精美的彩陶让人目不暇接,思绪纷飞。陶壶、陶鼓、陶靴……远古人类怎样在火焰中化泥为陶,完成人类历史上跨越式的创造?蛙纹、水波纹、万字纹……那一个个神秘的纹饰又传递着柳湾先民怎样的心声?

柳湾遗址出土彩陶上的符号是最早的文字雏形,柳湾遗址出土文物中出现的海贝、蚌壳、骨贝、金贝、叶蜡石,反映了河湟地区的原始贸易。无论是喇家遗址还是柳湾遗址,都彰显着河湟远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大禹治水、导河积石,无弋爰剑教民田畜,赵充国平羌屯田,马援力主不弃河湟,南凉在乐都建都,隋炀帝西巡,唐代设置陇右节度使驻乐都,唃厮啰立国青唐,明清时期儒学及教育发展,抗日名将曾国佐征战沙场,无不凸显和印证着河湟文化的厚重历史。

河湟地区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汇聚分布的地区,同时也是文化东来西往、南传北播的“十字路口”,这一地区的文化显示出典型的互融性的特征。河湟古道起源史前,初具东周,拓展于南北朝至隋唐,肩负着文明互鉴的重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羌中道声名鹊起。公元3世纪末,吐谷浑部到达河湟,建立吐谷浑王国,推动了丝绸之路南道余年的繁荣兴盛。多年前,连接唐王朝与吐蕃王朝的“唐蕃古道”,成为中原前往青藏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经青海通向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重要廊道。起源于唐代,鼎盛于明清的河湟“茶马互市”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岁月悠悠,驼铃声声,河湟大地上走过了商旅驼队,走过了西行求法的僧侣,走过了执节的使团,走过了和亲的公主。这些文化的传播者们在河湟文化的历史长卷中不断书写着“交融天下”四个大字。

农历六七月间,河湟谷地的茂林间、溪水边,一场场民间花儿会如期举行。花儿是一种流行于河湟地区的民间演唱形式。河湟谷地的居民,无论你的母语是什么,无论你的民族服饰独具何种风采,无论你来自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哪个民族,只要你会说汉语,此时此地,花儿就是你我共同的语言。

你方唱罢我上场。一曲曲或欢畅,或哀怨,或俏皮的花儿在林间飘荡,在溪水上空萦绕。其中,一种名为“风搅雪”的花儿用汉语夹杂着少数民族语言来演唱,其别具一格的形式透露出河湟地区多元文化互融共存的讯息。

在河湟地区,六大世居民族从语言到信仰,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形成了各自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各民族风俗习惯、民间工艺、建筑艺术、戏曲文艺、绘画雕塑、传统节庆、服饰饮食共存、交流、融汇。海东各族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项,是河湟文化多元化的最直接呈现。

河湟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和范本,这些特质鲜明的河湟文化景观,构成了河湟文化丰富浓厚、交相辉映的特色和格局。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站在河湟谷地的沃土上,拥有丰厚的文化家底,海东干部群众对各项事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创造各族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必须由河湟文化精神和丰富的产品来支撑和保障。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必须由河湟文化的深厚底蕴来积淀,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必须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河湟文化的厚重历史以及时代价值来引领和凝聚。

海东弘扬河湟文化的特色品牌。以保护、挖掘河湟文化为核心,树立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等品牌,把河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海东各族群众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年5月1日,黄河岸边的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试营业。一时间,游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当天的游客数就达到了4.8万人。

在专业化、现代化的展馆中,各种珍贵文物和四千年前的灾难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展示,置身其间,听着讲解员的讲述,人们被带到了远古时期的喇家。

来自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田女士参观后兴奋不已:“作为青海人,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第一碗面条出自咱们这里,深感自豪。年前,当地震、洪水等灾难降临时,长者用身体保护幼者的场面更是震撼人心。”

说到河湟文化的品牌建设,就一定要说一说河湟文化博物馆。年5月,时任市长鸟成云提出建设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思路,其后,博物馆建设项目一步步推进。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有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的重大论断后,海东市委市政府迅即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落实省委常委会精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高度和大局出发,做出了把“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调整为河湟文化博物馆”的决定。围绕河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市长王林虎、副市长李青川着力规划、组织力量、全力推动。

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海东组成由市委副书记朱向峰牵头的专班,就河湟文化的形成过程、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和表现作用及伴生的文化现象,以及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等方面设置议题,登门拜访了青海省文史学界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发放问卷,倾听意见,汇总提炼,厘清脉络。经过3个月的反复论证修改,基本完成了河湟文化博物馆布展设计工作,首次确定了河湟文化的官方概念,得到了学者专家的普遍认同。

目前,河湟文化博物馆的工程主体已完成,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完工。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贯彻国家推进黄河文化保护战略的青海高地、传承和弘扬河湟文化的重要基地、世人了解河湟文化的会客厅。

不仅如此,海东还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丰富潜力,皮影戏、平弦、乐弦等地方曲艺,土族安召纳顿、藏族螭鼓舞、回族宴席曲、撒拉民族宴等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发展,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活力。目前,全市共有非遗项目项,占全省的60%以上。在社会价值建构方面,用河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和谐、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海东人认识到,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传承,还在于在传承中进行发展和创新。一方面,他们利用现代化的平台,主动走出去,向外讲好河湟故事;另一方面,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社会和谐、生态优良、民族团结的海东凝聚人心,用河湟文化的现代价值滋养海东大地。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魅力中国城》绚丽的舞台上,海东人展现着青海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并把青海拉面、青绣、青稞酒、河湟富硒宴、黄河石画向全国推介。

在“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文化活动中,海东人把民间原始、朴实、厚重的年俗活动打造成为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最靓丽的文化品牌,创造了“最长的鼓队列”和“最多人挽臂链式交杯”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洛阳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上,海东人向全国介绍河湟文化的重要内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联盟、黄河流域城市旅游联盟,深化区域旅游合作。

在建立了凤山书院的这片大地上,海东人组建成立了河湟文化研究院、河湟文化研究会,创办杂志刊物,编纂出版了《河湟历史文化通览》等书籍,传承着河湟文脉。

海东市委副书记、全市重点文旅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朱向峰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在海东大地落细落实,用心挖掘河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做好保护、传承、弘扬这篇大文章,着力打造新时代河湟文化新高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个新时代,海东人紧紧抓住河湟文化赋予的深厚文化禀赋,突出地域优势、紧抓人文特色,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文旅和产业相统筹,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上寻求突破,以河湟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动黄河文化在海东不断发扬光大,不断丰富河湟文化的时代内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